社恐电梯遇领导

2023-12-06 05:14:30 - 齐鲁晚报

社恐电梯遇领导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齐鲁晚报成立“心理专家团”,向读者征集情感心理问题,邀请心理专家解答。

情感版投稿邮箱:qlwbqg@163.com

树洞提问:

我最怕和领导单独相处,像工作餐、电梯间、一起坐车。想知道作为一名社恐,该如何应付必要性社交,比如怎么和领导同乘一部电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心理专家团:

首先声明:这里谈的“社恐”,是流行语汇中的社恐,和“I人”等词一样,不是严格的心理学概念,也不具备诊断基础。

社恐流行,反映出一个积极的事实——人们更关心自己、允许自己以多样的面貌存在,即使这种面貌不符合传统价值观。人们也更善于自我保护,乐于躲在社恐或其他类似的“标签”下面。

不过,“自贴标签”的行为,除了带来安全感,也容易使人们为刻板印象所限,错过更多认知与发展的机会。比如,谁说社恐就害怕和领导同乘一部电梯呢?

有什么动机,做什么选择

社恐与社交回避之间,并非单向的因果关系。性格特质有可能影响行为,行为决策也可以决定性格形象。到底是因为恐惧而不社交,还是因为不想社交才表现出恐惧,背后的关键因素,是动机。

动机和需求紧密相关,也可以描述成具体的目标。你职业发展的动机是什么?要彰显成就还是默默耕耘?你人际活动的动机是什么?想广结善缘还是采菊东篱?你感受到什么样的压力?你愿意付出什么、可以放弃什么、拼命也要获得或维护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自己知道。所以社恐分子们未必没有能力,他们只是进行了选择。如果在他们的选择中,职业发展(或其中依赖人际关系的部分)并非所图,领导也就无足轻重,同乘一部电梯,又能怎么样呢?这才是逻辑。

一些教练课程会把电梯作为“关键场景”,以强化人们在短暂、封闭、高压力的环境中的反应能力,并编出许多“电梯偶遇董事长,社畜一朝变凤凰”的鸡汤传说。然而每天出入职场的人不会相信这种传说,因为其中也有逻辑:触及上层回报越大的单位,等级秩序越森严,偶发事件影响力越小(除非极端事件);偶发事件影响越大的地方,回报也越小。直白点说就是,有价值的大领导,你要么遇不到,要么遇到也没用。当然,世上总有奇迹,但概率太小,也不是日常琢磨出来的。

总之,与领导同乘一部电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除了反映单位流线规划是否合理,它就是,提供一些想象的素材罢了。放轻松。

真社恐的show time

但也不是没有那种可能:你是真社恐、真社畜、真与领导同乘一部电梯、机会真的很重要。

那给你几个建议:坦然亮出你的社恐标签,不勉强汇报工作或表达忠心,就老实站一边,用虔诚的目光聚精会神凝望领导。只要你的长相、衣着和姿态不太猥琐,通常可获无成本好感+10。

如果连望着领导也不敢,拿出小本子看工作内容,带本书也行(和长相、衣着、姿态一样属于必要的日常准备),别刷手机,别外放小视频。 

按楼层、挡住门、不饮食、帮忙捡东西,这些基本礼仪你总知道吧?这也不懂的话,至少及时礼让。

万一领导问起你个人,最大声音说部门、说姓名;问起工作,最快速度说数据。

尽量微笑,实在不行,紧张地哼一首歌,走调更好。祝大家好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