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教育部的这个“融改实验区”咋样了?

2023-12-06 20:30:43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交汇点讯12月5日—6日,“用有深度的技术推动有温度的教育”为主题的融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成果汇报会在南京市鼓楼区举行。早在2020年8月,教育部在全国遴选确立了90个“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全面启动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江苏有南京市鼓楼区、徐州市云龙区、常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泰州市姜堰区入选。

三年后,教育部的这个“融改实验区”咋样了?

三年多过去了,实验区取得了哪些进展?信息化可以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哪些支持?这几天,教育部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专家组走进南京鼓楼多所学校寻找答案——

第一阶段以专家组入校考察的形式展开,涉及多所学校的实地考察,并聚焦于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学科学习创新实践,以及跨学科学习的实际应用。天正小学通过情景剧和展演等丰富形式,展示了其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特色和成效。旭日景城小学和银城小学分别围绕教师数字素养和APP在学科学习中的应用展开讨论与观摩。树人学校则通过跨学科教学展现了数字资源如何与教学实践无缝结合。

三年后,教育部的这个“融改实验区”咋样了?

第二阶段是成果展示汇报会。“基于学生的差异化现状,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组织教研骨干,采用‘四分设计法’,形成了《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创新优化作业本》。”据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党总支书记杜匀介绍,“四分设计”有分解目标、分层设计、分设标签、分步迭代4个部分。比如,分层设计是要兼顾不同学力的学生,作业分为“基础过关”“能力训练”和“拓展提升”三个模块,为精准教学铺下牢固的基石。同时,为了便于师生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精准掌握学情,我们采用大数据语义智能识别和骨干教师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作业的每一道题进行知识点标签,确保标签的科学性。校本作业制成活页形式,每一页配以学生信息的二维码,便于数据采集和分析。

三年后,教育部的这个“融改实验区”咋样了?

杜匀说:“为了求作业题的选编、改编、创编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实施三年来,创新优化作业本已进入3.0版本,我们每学期都会根据师生的使用情况,循序渐进分步进行迭代和更新。”

三年后,教育部的这个“融改实验区”咋样了?

老师结合虚拟实验系统和金陵微校平台资源,将虚拟实验、云白板、多屏互动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中,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未来教室里,学生以伙伴学习小组展开讨论,设计点亮小灯泡的方案,展现在每块学习小组的大屏,并借助虚拟实验技术,模拟分析不同连接方案的可行性,找出正确连接简单电路中基本元件的方法,最后实物连接,成功点亮小灯泡,激发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改变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兴趣……来自金陵汇文小学部的王丽丽老师讲述了日常教学中跟信息化融合的故事——《我和未来教室的那些事儿》。“当我的手在屏幕上画出一道线时,屏幕上的小灯泡居然亮了起来。亮了!我做对了!在同学们赞叹的眼光里,我笑得非常灿烂,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刘家和同学感慨地说。

“作为南京市未来教室试点项目校之一,我校的未来教室在2021年和2022年分两期打造。自投入使用以来,备受师生喜爱。”据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教学副校长雍建皖介绍,“这间教室有最先进的授课系统,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有交互的教与学的模式以及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年后,教育部的这个“融改实验区”咋样了?

会上,南京市鼓楼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长侯正永的主旨报告从融创路径,赋能区域风格、融合创新,激发教学活力、融洽学科,共研全域发展、融通多元,升级师资力量、融聚合力,共享教学成果等五个方面高度总结了鼓楼区在融合改革方面的成就与未来计划。据他介绍,2020年,在获批国家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后,南京鼓楼区将“鼓楼e学校”与实验区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建设决策管理和教学支撑类应用系统,实现核心管理与教学业务数字化,让“互联网+教育”平台赋能和推动“融改实验”,形成了鼓楼融改实验的一大特色。三年来,从“鼓楼e学校”的建设完善,目前已有50多个信息化应用服务全区,资源点播量达1.1亿次,再到“云尚作业”、“数字化教学系统”等创新教学应用的研发与使用。

三年后,教育部的这个“融改实验区”咋样了?

融改实验示范学校颁奖仪式上,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市天正小学等18所学校获得了表彰。

三年后,教育部的这个“融改实验区”咋样了?

三年后,教育部的这个“融改实验区”咋样了?

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胡松告诉记者:“2020年,鼓楼区成功立项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我们开始鼓楼实践。首先将2018年就建设好的‘鼓楼e学校’提档升级,与实验区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系统规划‘鼓楼e学校’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智能数字化系统,支持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管理等教学全过程,开展学情分析、学习诊断等,实现混合式教学、家校协同教育。‘鼓楼e学校’的教学资源也对接各级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支持他们开展信息技术融合的素材。”

目前,鼓楼已上线“在线辅导”“在线课堂”“在线教研”“在线作业”“在线备授课”等各种应用达20余个,惠及全区157所中小学幼儿园,8000多名教师和13万学生家长。“同时,我们并没忘却,在技术的背后,不能忘记人的存在,这个人就是学生和老师。我们不将技术看为老师和学生中间的媒介,而是将技术作为陪伴教师和学生的伴随者,我们不完全依赖技术,我们用技术提高效率,改变教学方式。我们看到了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无限可能,我们在数据的背后探求教学规律,追求教学改变,但更重视技术和数据前面的学生和老师,重视师生、生生的沟通,重视老师对学生动态的观察,这才体现了鼓楼教育的温度,体现了鼓楼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人生德性。”胡松说。

经过两天的考察,专家组对本次实验区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议。据教育部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专家组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蔡可教授介绍,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遴选的90个试点区域,近三年来,在技术与课改方向的融合、教师教学全过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自身素养提升与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等方面,不少地方进行了有益探索。从民生角度看,课程教学在教育改革中是利益相关性最强的领域。如何将点上的“珍珠”穿成美丽的“项链”,需要全面总结典型经验,从90个点上的实验逐步扩大到面上的推广,这也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引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扎实的工作支点。

三年后,教育部的这个“融改实验区”咋样了?

蔡可说:“南京鼓楼区作为全国90个实验区之一,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技术和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融合,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整个实验推进过程的融合,技术应用和课程改革方向的融合。”他表示,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关注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包括课程教学、教研备课、评价反馈、作业改革、个性化学习等,这也是信息技术需要发力的地方。蔡可建议,南京鼓楼区各学校接下来进一步围绕实验区的重点工作方向,去形成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成果,既解决区内自身问题,同时也解决国家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和典型问题。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葛灵丹

通讯员古教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