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别让论文捆绑了“生产力”!代表建议:工程硕、博的课堂与考核应改变

2023-03-06 17:04:33 - 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王佳妮3月6日报道:“我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两个数据印象深刻。一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二是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了14年。这意味着,我们国家新增的劳动力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在3月5日晚上海代表团举行的首场“云采访”活动上谈到,高等教育逐渐普及之后,大学培养质量如何提升尤为关键。

两会话题|别让论文捆绑了“生产力”!代表建议:工程硕、博的课堂与考核应改变

“高等教育为国家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分为学术类学位和专业学位,前者指的是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而后者则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印杰特别提到了包含在专业学位里的一类人才——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群体,这部分人才很大程度上是未来解决我国科技创新“卡脖子”难题的主力军。

如何让这一群体在毕业后“无缝衔接”进入企业成为真正的生产力?对此,印杰提出,必须要深度产教融合。在专业学位学生的培养上,教学不能简单上理论课,而要开发更多面向这些学生的实践课程,比如可以参与一些团队项目等,让他们融入更多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创新的实际环境。通过产教融合,来自企业的导师指导学生如何应用,大学的导师为学生提供前沿的学术思想、技术,“双管齐下”让学生毕业后能直接投入企业的科创工作中。

除了改变“课堂环境”,印杰在采访中还特别提到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的学位考核标准亟待改进。“目前,这部分人才的考核还是沿用以前学术学位的标准,以论文为主。我认为这应该改变,比如他做了企业标准、全新装备的工程图纸,申请了国际发明专利等等,又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拥有了软件著作权,这些都可以作为创新后的考核标准,而这些成果的体现方式恰恰更接近企业实际需求,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两会话题|别让论文捆绑了“生产力”!代表建议:工程硕、博的课堂与考核应改变

同样关注到产教融合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她看来,面对未来竞争,符合国家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应该是具备国际视野、身心健康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用好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文教融合、体教融合等“催化剂”,推出更加科学的设计、更加灵活的机制,让相关部委、单位、行业、科研机构、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都涉及体制机制改革。”梅兵说,近年来,上海依托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以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和倾斜支持,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