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业务的全球实践与中国展望》研究报告发布:应进一步推动卖方投顾向买方投顾转变

2023-03-06 16:54:00 - 中国经济网

转自: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3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召开“投资顾问业务创新与合规发展研讨会”,并与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投顾业务的全球实践与中国展望》研究报告。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秘书长、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代表课题组发布《投顾业务的全球实践与中国展望》研究报告。报告从全球投资顾问业务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借鉴国外投资顾问业务发展经验,并提出中国投资顾问业务发展的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随着买方投顾模式在中国推行,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地发展投资顾问业务,满足更多消费者的财富管理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告指出,当前大部分已展业的试点机构都推出了相应的投顾品牌,以线上渠道为个人客户提供低门槛产品和服务,体现了财富管理的普惠性趋势。2019年10月25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至今共有60家机构获得了试点资格,其中54家试点机构已经展业,涉及440万个账户,95%为小微户(10万元以下),管理规模近1200亿元。其资产配置结构为:33%为混合基金,31%为债券基金,股票基金和货币基金分配分别为10个百分点,客群呈现较为明显的中等风险偏好特征。

报告指出,海外市场投资顾问业务的服务和收费模式对国内投顾行业有很好的启示。美国的投顾服务在居民财富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个人客户中的渗透率高达11.88%;除资产管理业务外,财务规划、养老金咨询等各类投资咨询服务也十分丰富;复杂的收费模式和薪酬体系设计,使投顾机构与客户利益保持一致。在欧洲,英国的投顾服务最为发达和完善,客户通过投资顾问购买基金的比例近90%,远高于其他渠道;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禁止投资顾问向产品提供商收取佣金,只能从客户端收取服务费。在日本,近年来投资咨询服务发展明显,且投顾客户正在从单一个人客户向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转移;收费模式也非常多样,赋予了客户更多选择空间。从投资资产类型上看,美欧的投资资产类型非常丰富,在股票、债券、衍生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以及创新性金融产品等大类下有众多细分产品类型供选择,还会注重全球化资产配置,为客户实现多样化、个性化的投资组合配置。

报告还分析了目前国内投顾业务发展面临的困扰。对于证券公司而言,面临客户产品投资集中于股票领域,基金投资规模效应待挖掘;投资顾问受制于产品代销的业绩压力,“卖方”思维仍需转变。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面临产品销售长期依赖外部销售渠道,销售能力有待建设;服务个人客户的投资顾问较少,客户联系需更为紧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面临权益类产品投研能力较弱,投顾业务试点待拓展;高客资产庞大但难全权委托,普客数量众多但资产规模有限。

在借鉴国外投顾经验及总结国内基金投顾试点的基础上,报告建议国内投顾行业发展应进一步推动卖方投顾向买方投顾的转变,以客户利益为优先,做好客户投资全流程的陪伴服务。鼓励更多类型的机构参与投顾业务,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基金公司、第三方销售机构等各机构均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匹配细分领域客户需求及其对应的商业模式,让消费者能便捷地获得优质基金投顾服务,真正践行普惠金融,推动共同富裕。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学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助力投顾业务实现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发展,实现更精准的客户洞察,提供更极致的服务体验。

此外,报告还建议,应推动更多机构参与投顾业务试点,扩大投顾试点范围。引入更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第三方销售机构等机构,推动尚未展业的银行开展业务,实践“销售平台+基金投顾”的合作模式。同时,逐步拓宽投顾产品资产类型和类别,推行全球化资产投资,满足多类资产配置需求。报告进一步建议,在收费模式、科技应用等方面应鼓励更多创新举措,更好的解决投资顾问与客户利益一致性的问题。(经济日报记者李华林)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