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对基金投资有何指导意义?

2024-03-06 13:50:00 - 东北新闻网

转自:中国经济网

来源:富国基金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火了。但它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2023年12月,《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其中,“新质生产力”位居热词榜Top1。

顾名思义,“新质生产力”即指生产力要“新”。这里的“新”,指的是科技创新。

这一由高层提出来的新概念,对基金投资有何指导意义?普通投资者们为何需要关注?

科技创新“浪潮”迭起

引领国家产业升级

从官方提法来看,“新质生产力”有3个关键:

1、催生因素: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2、基本内涵: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

3、核心标志: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从起因、表现和目标共三方面,对“新质生产力”作出了全面阐述。

用更降维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新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将不断涌现,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在内的生产要素将被重新分配,各个产业在被颠覆的同时得到重构,在巨变中释放出新的生产力。

举个很恰逢时宜的例子:众所周知,“火”了一整年的AI,可被细分为算法、算力和数据这三大领域。从ChatGPT到Sora,AI的终端应用突飞猛进,代表着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

这将怎样改变社会生产的最终形态呢?在与“新质生产力”相对应的“传统生产力”时代,要想使经济增长,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对于劳动要素的依赖度较高,两者呈正向数量关系,这就是所谓的“水平型扩张”。

那在“新质生产力”时代呢?以在最近一年中被频繁提起的“数字经济”为例,其撬动经济增长的密码在于“数据要素”,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质生产力。不同于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数据是可再生、可重复利用、可无限获得的。在此基础上衍生的,人工智能、物联网、5G、云端等新兴生产方式,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明确长期投资主线

基金投资也要具备“时代感”

看到这里,各位想必已经恍然大明白了。作为普通投资者,咱们为什么要关注“新质生产力”?

因为,当生产力出现质的跃升,将有很大可能助推现有产业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长期投资中,无疑是一大关键变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风”已具备,那能够扶摇直上的大鹏,在哪里?

就以当前主流观点为例,如下图所示,新质生产力覆盖了8个新兴产业、9个未来产业,涉及大健康、大科技和大制造领域。

其实,“未来产业”模块中的元宇宙、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崛起,目前已初见雏形,亦陆续在资本市场上点燃了几把火。在近一个月内的16个交易日里,上述万得概念指数的反弹幅度有目共睹。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24年2月5日至2024年3月5日。指数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亦不构成对基金的业绩保证。

总结时间到!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或将萌发出哪些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呢?

其一是具备革命性、突破性、颠覆性的新技术。比如以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为代表的的信息技术,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低碳技术等;

二是受益于新技术而诞生的新产业。比如以新能车、锂电池产业链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以创新药、医疗器械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

注:以上内容仅作分析,不构成对具体板块或领域的投资动作或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新质生产力”来源于我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靠我们创造,也供我们使用。

去年以来,生成式AI的两次靓丽出道,令不少普通人感到恐慌:我离被AI替代还有多远?

其实,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巨变,但不变的是,在所有能够创造生产力的劳动要素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要素。

所以,从此刻起,表现得更像一个“人”吧。表现得更像一个高度社会化的、自身独特印记、能够驾驭AI但又有充沛感性的人。

这样的我们,或许也将是“新质生产力”的其中之一。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