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高质量发展 | 全国政协委员孙宝国: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食品安全谣言治理体系
转自:消费日报官方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孙宝国:
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食品安全谣言治理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方便面24小时不消化”“喝牛奶致癌”“食品添加剂有害”……这些年复一年地出现在各类平台上的“言论”,你当真了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告诉记者,上述“言论”均为谣言,是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固有认知误区,这些认知误区普遍存在传播范围广、迷惑性强、群众接受度高、有外力持续推波助澜等特点,多年来反复出现、屡禁不止。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屡禁不止,既不利于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孙宝国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继续关注食品安全谣言问题,再次提交了《关于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的提案》,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谣言的整治力度,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为食品产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但近两年,食品安全的固有认知误区屡禁不止,食品领域“新兴产业”的报道解读又出现了“以偏概全”的情况。
孙宝国介绍,以预制菜为例,传统的肉冻、鱼冻就是预制菜,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恰逢其时,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预制菜在产业化的道路上遇到了诸多“成长的烦恼”,尤其是出现对其不科学、不客观的报道时,舆情走向没有回归理性,反而“以偏概全”,使得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愈发加重。
“对于食品安全谣言,需要快速、反复地破解,更要自信、有技巧地讲好食品与科学、食品与文化的故事,传播正能量。”孙宝国建议,要加大对顽固谣言的科普宣贯力度。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协调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解读;加强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多媒体科普宣传,让科学跑赢谣言,让谣言止于智者。
孙宝国认为,针对涉及食品安全的不实信息和谣言,要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开展食品安全谣言专项整治行动,对传播内容进行严格的科学把关。对于一些长期散布不实信息、谣言的机构及个人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强化各信息发布机构自我监管责任。
此外,孙宝国表示,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部门或机构负责食品安全谣言的治理,对此,我国可以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依托网信办、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协等已有食品安全/舆情/科普职责相关单位,明确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的目标职责、责任单位和工作机制,尽快塑造风清气正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
文|记者 闫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