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地理】母链转型引发的产业链式反应,发生在济宁的“能源革命”

2022-04-06 01:42:00 - 市场资讯

香港商报讯2021年4月9日,山东省济宁市梁山港公铁水公式联运正式通航,货船从古老的运河顺流而下,再转运梁山港腹地,一个港产城联动发展的模式因之渐具雏形。今年3月22日,济宁邹平举行了一场涉及8个重大项目的开工仪式与招商引资签约会,一个以兖矿能源集团为投资主体的高端煤机装备制修和服务基地预计在三年内投产。

在济宁市这座煤炭采掘大市,这两件围绕煤炭展开的一系列革新举动都引起社会层面广泛关注。究其根本,是煤炭这个产业母链转型升级过程中,引发了城市发展路径更新、子链的链式升级,这就是发生在济宁的“能源革命”。

【山东经济地理】母链转型引发的产业链式反应,发生在济宁的“能源革命”

港口腹地的“链式升级”

2021年,正式通航不足一年的梁山港煤炭到发量近1400万吨,实现营收收入58亿元,利润4800万元,上缴税金突破1亿元。

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外,梁上港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绩,不可忽视的是自2014年开工建设始便坚持的高标准、智能化建设。

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手机移动端开发等技术与港口行业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深度融合、与区块链及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梁山港“出道”就已实现设备智能化、业务智能化、业务协同化。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梁山港高标准化的目的,当然不仅局限于单纯的煤炭转运,而是以港口为“锚点”,向济宁经济腹地牵引出一条条产业链。

为了推进港口+贸易+金融+免税港区+港产城建设深度融合,梁山港规划了仓储、运输和配送、多式联运功能、加工制造与流通、信息服务、综合服务和金融服务七大相关服务功能,以期以此为基础,构筑“大宗干散货、钢材、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四大重点体系,继而在未来3-5年,形成年产值300亿以上,年吞吐量达5000到7000万吨的现代港口物流智慧化工业园区。

本报记者从梁山港了解到,目前前港后厂初步建成,园区营业收入突破120亿元,港产城发展也已形成规模。

不囿于简单的设备升级与机械的模式转变,而是通过产业母链转型升级,合理激发潜在需求,并通过合理布局,形成产业生态集聚发展。梁山港的发展模式,在济宁“能源革命”中极具代表性。

【山东经济地理】母链转型引发的产业链式反应,发生在济宁的“能源革命”

新老产业“此起彼伏”

梁山港模式的典型性,很大程度上是近几年来济宁港航产业发展的集大成者。很大程度上来说,从开工便连续多年被列入省级重大建设项目的梁山港,是济宁港航产业发展的“试金石”。

加强“港港协同、港船协同、港贸协同、港产协同”,以贸易带动港航经济、制造业产业协同发展。3月28日,梁山港的母公司――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官网文章中,阐释了未来以港口为枢纽,带动高端制造产业的构想。

诚然,对于济宁能源这个当地能源龙头企业而言,发生在其内部的“能源革命”,最为直观、最具说服力的,便是煤电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等非煤产业的此消彼长。围绕对煤电产业的转型升级,济宁能源在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将老矿区盘活成百亿工业园区的同时,也引进了一大批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可替代进口的高端制造项目。

济宁能源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其煤电板块收入已经降至总收入的三分之一,非煤产业收入占比提升至三分之二,实现了由靠投入、靠产量、一煤独大的传统发展路径向靠创新、靠管理、多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的转型。同时,济宁能源表示,这种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十四五”末,济宁能源的煤电营收占比将低于25%,非煤产业收入占比将在75%以上。

今年3月,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先后在济宁注册了两家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业务;作为当地能源产业龙头的济宁能源,也开始频繁探索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板块。

3月9日,济宁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丰家雷,济宁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一行人在海开展考察活动时,考察对象均是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企业。3月16日,济宁能源与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公司、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就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广新能源交通装备等内容签署新能源项目示范合作框架协议。

【山东经济地理】母链转型引发的产业链式反应,发生在济宁的“能源革命”

“链式升级”的顶层设计

与济宁能源类似的“链式”转型路径,也发生在山东省超大型国企――山东能源集团在济宁的主力子公司兖矿能源集团:3月22日,山东能源智慧制造园区项目在邹城开工。

据了解,园区此次集中开工的支架智能电液控系统及智能液压泵站、支架辅助阀制修、智能运输机及配件、高性能输送带、智能洗选设备、液压胶管、广泛发电8类核心产品制造基地,都是由兖矿能源集团为投资主体,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

值得注意的是,由兖矿能源引进、被集聚在这一个园区内8类产品,全部是围绕兖矿转型升级为核心开展业务的煤机产品行业。

济宁市市委书记林红玉在开工仪式上表示:“以上产业的集聚发展,对济宁乃至全省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无论梁山港以港口为依托,发展港产城联动发展,集聚相关服务产业;还是济宁能源以降低煤电产业营收占比为总基调,引进、集聚周边高端制造业;亦或是兖矿能源以采掘行业转型升级打开需求窗口,进而促进高端煤机行业在济宁聚集,都是基于近年来济宁市对产业转型抱团化、“链式”增长的顶层设计。

2022年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制造强市建设”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中,便着重强调“大力推进链条式增长、集群化壮大、方阵型崛起”的总基调,以期形成高端装备和高端化工2个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医药4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新增4家千亿级企业。

同时,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济宁市提出将“以19条关键产业链为主抓手,全面推行“群长+链长制”,滚动实施“双千”技改,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23%以上。”

为“链式升级”提供持续输入优质企业资源,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将在今年在北京、上海、深圳集中举办4场大型推介会,定期举办线上招商活动,争取“十强”产业到位内资800亿元。同时,通过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今年年内落地150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力争50个5亿元以上项目、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5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2个投资过百亿产业大项目。

【山东经济地理】母链转型引发的产业链式反应,发生在济宁的“能源革命”

依托科研强链

在产业链式升级中,链主的优质转型升级路径,必将产生新的需求缺口,而这便为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产业链各节点如果都具备强大的“单兵作战”能力,则又将孵化新的产业生态,反哺产业链条,而在济宁市产业“链式升级”过程中,则着重突出了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养。

在这种背景下,今年年初,济宁市“高成长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开始实施。

按照该计划,济宁市今年将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130家,国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18家。

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单项冠军等将产品做到极致而成为产业明珠的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的第一法则。

济宁市对于“专精特新”的发展规划,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科研实力的持续提升。

据公开资料,2021年,济宁市承接省级以上改革试点99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51家,两项指标均实现翻番。同时在科研实力方面,济宁市在去年新增合作高校院所86家、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17个,15个顶尖科研团队揭榜重大项目。

据了解,为了持续为企业提供科创动能,济宁市在今年将通过组建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济宁分中心,启动“十城百校”科技合作计划,新建3万平方米孵化空间;同时,推动大院大所在当地建设产业基地、科创园区,重点培育8个重大牵动性平台、20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每个县市区至少引进3家与济宁当地产业紧密结合的科研院所,新增省级以上平台60家以上。

能源“母链”转型升级制造产业需求缺口,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招引外地优质企业、依托科研实力提升培育本土“小巨人”。从煤炭开始,这是发生在济宁市的一场广泛、立体的“能源革命”。(记者侯宝之)

【山东经济地理】母链转型引发的产业链式反应,发生在济宁的“能源革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