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去年四季度重仓这些股(名单)!最新:私募大佬杨东大幅增持公募基金,邓晓峰、冯柳也出手了......
每经编辑杜宇
日前,基金2021年年报正式披露完毕。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经理“隐形重仓股”也随着基金年报披露而浮现。
社保基金去年四季度重仓股名单(附股)
据数据宝统计,财报季,社保基金持股动向曝光!去年四季度末社保基金共现身159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榜,新进38只,增持37只。
从持股比例看,社保基金持有比例最多的是广和通,持股量占流通股比例为8.76%,其次是新亚强,社保基金持股比例为8.74%,持股比例居前的还有杰普特、鑫铂股份、百克生物等。持股数量方面,社保基金持股数量在5000万股以上的共有15只,社保基金持股量最多的是紫金矿业,共持有4.01亿股,中国广核、攀钢钒钛等紧随其后,持股量分别为1.68亿股、1.60亿股。
业绩方面,社保基金持有个股中,去年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119家,净利润增幅最高的是中泰化学,公司2021年共实现净利润27.03亿元,同比增幅为1769.96%,净利润同比增幅居前的还有亚钾国际、晶丰明源等,净利润分别增长1401.43%、883.72%。
社保基金重仓股排行榜
私募大佬杨东大幅增持公募基金,邓晓峰、冯柳也出手了
值得注意的是,而在机构披露的年报中,多位私募大佬通过实际行动表达了对A股的长期看好。宁泉资产杨东大幅增持了多只公募基金,包括南方科创板、博时科创板、嘉实瑞虹等;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继续大幅加仓周期股,冯柳则重仓中药行业,同时布局了房地产、家电、芯片等方向。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宁泉资产旗下宁泉致远39号私募基金、宁泉致远58号私募基金均是南方科创板3年定开前十大持有人,持有份额分别为557.38万份、2044.90万份。其中,宁泉致远39号私募基金新晋成为南方科创板3年定开前十大持有人,宁泉致远58号私募基金增持了1547.43万份基金份额。
无独有偶,博时科创板也获私募大佬杨东青睐,宁泉资产旗下宁泉致远39号私募基金、宁泉致远58号私募基金也是博时科创板三年定开前十大持有人,截至2021年底的持有份额分别为705.40万份、2269.29万份。其中,宁泉致远39号私募基金新晋成为博时科创板三年定开前十大持有人,而宁泉致远58号私募基金也是大幅增持了基金份额,增持数量达1141.01万份。
高毅资产首席投资官邓晓峰对周期股关注时间已久,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期间,邓晓峰还在继续大幅加仓紫金矿业的周期股。
数据显示,高毅晓峰鸿远集合资金信托计划2021年四季度继续大量加仓了紫金矿业,最新持股数量达2.9亿股,东方财富获其增持235.26万股,最新持股数量达5137.12万股。
此外,该基金还新进了航发控制、中航电子、特宝生物、中国巨石、万华化学等多只股票,其中中国巨石获其新进持仓2099.99万股,万华化学获新进持仓1216.33万股,中航电子获新进持仓1100.72万股。
高毅资产董事总经理冯柳在去年四季度依旧重仓中药行业,同时布局了房地产、家电、芯片等方向。同仁堂、华润三九等中药股获其重仓持有,其中华润三九获增持700万股。广电计量、新城控股等获其新进持仓。
基金经理乐观看待后市
值得注意的是,密集披露的基金年报中,同样折射出基金经理对于后市研判观点。不少基金经理认为,短期来看市场或将继续趋于分化,不过不少优质成长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底部。中长期来看,重点关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领域。
刘格菘认为,风格分化的局面在2022年可能会延续。可持续增长的商业模式下,在资产业绩增速持续超预期的阶段,市场更愿意给予此类资产更高的估值水平,反之亦然。在当前宏观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时期,不同资产处于不同的景气阶段,因此资产的分化表现是大概率事件。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傅鹏博也表示,近年来,证券市场表现多为结构性行情,如2019年“核心资产”估值修复和拔高;2020年,医药和消费个股的极致行情;2021年,新能源和受益于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原材料板块受到青睐。2022年,年初以来在基建、地产复苏的预期下,金融和资源品板块涨幅居前,或预示着结构性行情仍将延续。
葛兰则在年报中表示,基本面方面,依然中长线看好我国本轮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周期,相应各个领域产业中长期将发生深刻变化。市场方面,短期的风格变化难以避免和预测,但经过一年多较大幅度的调整,不少优质成长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底部,中长期空间更高。
“对于2022年的市场观点可以总结成两句话,碳中和、稳消费,聚焦核心资产。”银华基金经理李晓星表示,龙头公司在过去一年的领先优势并没有减小,在很多行业反而是加大的,不少公司的估值在行业内变得相对便宜。对于科技行业,他认为,从能源结构转变的角度来看新能源,其产业趋势并未结束。随着风光渗透率提升以及电力消费效率提升,新型电力网络的建设方兴未艾。在消费领域,他表示,从收入端和利润端来看,预计消费品公司业绩将回归正常经营状态,同时也出现了估值切换的空间。2022年多项负面因素都会弱化,整体消费的投资会比2021年更加乐观。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401706560
责任编辑:石秀珍SF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