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心医院援沪护士:更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想带着他们玩

2022-04-06 18:39:14 - 媒体滚动

4月3日,湖北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此次共派出12名支援队员,包括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高年资医师,以及10名护士,37岁的王玉兰是其中之一。

她是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日间介入病房的护士,接到医院征集援沪医疗队的通知时,没有任何犹豫就报了名,“上海有需要,我们义无反顾。”

他们负责支援方舱医院,那里多是轻症、无症状患者,治疗的难度并不算大,更重要的是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此,他们准备了心肺复苏的演示科普,但有些担心这会不会给患者增加心理压力。会跳舞的同事提出表演节目,会太极的同事打算带着大爷大妈一起锻炼。

相比2020年武汉疫情时的慌张,王玉兰和同事们这次从容了许多,“总觉得一定能战胜病毒”。她唯一担心的是自己被感染,“就怕自己防护不到位,原本是来援助的,却给别人添麻烦,浪费人力和物力。”

武汉亚心医院援沪护士:更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想带着他们玩

以下是王玉兰的讲述。

报名时没有犹豫,把孩子托付给父母

4月2日,清明假期的前一天,我们收到消息,医院各个科室在征集援助上海的医务人员。没什么犹豫,我就填了报名表。当晚8点左右,医院安排我们做核酸,第二天就坐高铁专列到了上海。

我们医院援沪医疗队共12个人,大家都没想太多,上海有需要,我们义无反顾。家人也很支持,不用和他们商量,只发了条信息,拜托他们这段时间照顾孩子。父母也很支持,我爸爸在群里说:“你们年青(人)工作为主,家里我们尽力,为了国家你们应该做。”有他们,我很放心。

4月3日傍晚6点半,我们到了上海。即使提前有所预料,真正看到上海街头如此冷清还是很感慨。

2018年,我带儿子到上海迪士尼玩,当时的上海街头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但现在真安静。

公共交通全停了,私家车出行也需要通行证。从虹桥火车站到酒店的这一路,除了参与防疫的大巴,一辆车都没有,路边只有警察、志愿者和排队做核酸的人,就像回到了前年的武汉。

半夜2点半,我们出门采集核酸,一个行人都没有遇到。走在街上,安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声。这样的时候,我打心眼里希望疫情赶紧结束。

更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想带着他们玩

组长今天(4月6日)进方舱医院熟悉环境,初步定下来我们明天凌晨2点进医院工作。现在方舱医院里多是轻症、无症状患者,治疗的难度并不高,我们会更多地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

我们这段时间在讨论,要不要编排什么节目或游戏,带着患者玩一下,免得他们在医院里待着无聊。我们考虑过演示心肺复苏,做一个科普。有同事说会跳舞,在群里问大家,表演什么节目怎么样。还有一个男同事说他会打太极,可以带着大爷大妈一起锻炼。

相比2020年,我们这次来上海支援已经变得很从容,很有信心,总觉得一定能战胜病毒。

武汉亚心医院援沪护士:更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想带着他们玩

哪里需要医务人员,我们就去哪

前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因为来得突然,难免有些慌张和害怕。我第一次接触全白肺患者,约莫是在2020年大年初六,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尚未确诊,因患有心脏疾病,做常规的辅助检查时,发现他的肺部全白了,还有毛玻璃样病变。而我之前为他将鼻导管插入鼻腔时,对此全然不知。

看到他的双白肺X光片后,我的心理防线似乎一下子被冲破了,跑出去大哭了一场,口罩都湿透了。即使我一直穿着防护服,仍然免不了害怕,最怕的就是传染给家人。

好在疫情总算缓和了,之后的两年里,哪里需要医务人员,我们就去哪。我已经不记得自己采集了几次核酸,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夏天,我在常青那边的社区采集核酸,连着三天没回家。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把摊子支起来,半夜采集完核酸还要清点标本,到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

按照规定,我们每隔两个小时换岗。但到了傍晚下班的高峰期,排队特别长,我们就不会按点换,可能要连着采三四个小时。气温最高的时候有三四十度,即使有社区搭的棚子和送来的冰块,我们套着防护服,闷热得全身湿透。

经历过武汉的疫情再来上海,我们什么苦都吃过,似乎都没什么好怕的了。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千万不要感染,要多洗手、多消毒,就怕自己防护不到位,原本是来援助的,却给别人添麻烦,浪费人力和物力。

九派新闻记者 王佳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