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一刀新鲜五花肉,是怎么送到村民手中的?

2022-04-06 17:06:00 - 媒体滚动

疫情下,一刀新鲜五花肉,是怎么送到村民手中的?

4月6日上午,崇明区建设镇三星村,村里防疫条线工作人员陈宇雯穿着背后写有“合美小镇,共享家园”的红马甲,拎着一刀新鲜五花肉,向着村民吴华钧家走去。

远远瞥见路头的一抹红色,年岁已大、行动不便的吴华钧从藤椅里站了起来,笑着等在家门口。“谢谢,你又来给我送肉啦!”

陈宇雯送上门的这刀五花肉,重3斤多,价格40元。一天前,这刀肉所属的猪还在猪场的圈养栏里。疫情之下,这刀鲜肉是怎么被送到吴华钧家中的?

疫情下,一刀新鲜五花肉,是怎么送到村民手中的?

探索“集采、集配、集送”保障链

3月底以来,崇明区为保障居民吃上安心菜、放心肉,区农业农村委和各乡镇共同探索了一条“集采、集配、集送”式的保障链,主要保障大米、蔬菜、猪肉、鸡蛋、鱼共五大类农产品供应。

农产品供应保障以乡镇自给自足为原则,供给能力不足的乡镇可按照实际情况将所需农产品种类、数量以订单形式报至区农业农村委,由区农业农村委按照需求产品类别组织农业龙头企业接单,在全区范围内统筹调配,进行无接触集中配送。各乡镇分别设立农产品集中接收点,专门用于接收农产品。

为了确保这套体系高效运转,区农业农村委还派出了3名农产品保供联络员:米的订单需求,联络员是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卫峰;蛋、肉、鱼的需求,联络员是养殖业科科长陆国香;菜的需求,联络员是蔬菜科科长陈丹。

近来,陆国香忙碌异常:她每天都要和区农业农村委办公室副主任段桃利等人一起,核对各乡镇报上来的蛋、肉、鱼订单。“新一轮核酸筛查和封控管理期间,作为远郊地区,崇明的蔬菜供应远不像市区那样紧张,绝大多数乡镇都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协调合作社解决配送问题,不少百姓还有宅前屋后的自留地可以种菜。不过,肉类就不行了。”自从开始倡导规模化养殖生猪后,即便是远郊地区,也不能保证每个乡镇都有养殖场;就算有养殖场,区域内也不一定有资质合规的屠宰场,因此多数地方都需要区里来集采、集配、集送。

“新村乡,白条肉2片、160千克;港西镇,白条肉14片、560千克;建设镇,白条肉35片、1400千克;堡镇,白条肉72片,2880千克;长兴镇,白条肉210片,8000千克……”陆国香告诉记者,4月1日至5日,通过区农业农村委集采、集配、集送到各乡镇的白条肉已超过600片,总重量达23.25吨。这些肉有固定的批发指导价,每公斤为20元到25元,按猪肉具体等级取价。

疫情下,一刀新鲜五花肉,是怎么送到村民手中的?

疫情下,一刀新鲜五花肉,是怎么送到村民手中的?

疫情下,一刀新鲜五花肉,是怎么送到村民手中的?

接到订单就配货,一分钟也不多等

这条保障链的起点,是村民的需求。比如,4月5日一早,建设镇三星村村民吴华钧想吃肉,就打电话到村里下单。“我们每天上午都会将收到的本村订单集合汇总起来,然后发给镇里的疫情防控后勤保障组工作人员。”陈宇雯告诉记者,全村每天约有20户村民会有买肉的需求。在建设镇,有一支45人组成的后勤保障志愿服务队,最近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就医、配药、送菜等志愿服务。

订单到达镇里的后勤保障组后,将进行进一步统筹。在建设镇,这项工作的负责人是副镇长曹挺。“每天上午10点前,我们要完成全镇各村居当日农产品需求汇总。镇里可以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填写《农产品需求表》,报到区农业农村委去。”

4月5日10时刚过,吴华钧的猪肉订单,就摆在了陆国香的桌上。和这份订单一起的,是全区当天所有乡镇的蛋、肉、鱼订单。“接单后我们马上会开始配货,一分钟都不能等。”陆国香说。

目前,崇明区有17个生猪养殖场,其中8个由光明公司管辖,生产的猪肉主要供应上海市区,剩余9个养殖场生产的猪肉同时供应市区和崇明地区。另外,崇明有2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分别是上海明珠湖肉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崇明肉食品有限公司。

每天,陆国香手里的订单,就会派发到9个养殖场和2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去,由这些企业进行订单化生产。陆国香告诉记者,近一个月来,崇明地区猪源稳定、充沛,生猪出栏量接近1.9万头,其中大部分可以做到在崇明就地屠宰。

完成屠宰、检验检疫等各项工序后,4月6日凌晨,村民吴华钧的订单和其他猪肉订单一起,就变成了一片片挂在冷鲜配送车内的白条肉。

疫情下,一刀新鲜五花肉,是怎么送到村民手中的?

疫情下,一刀新鲜五花肉,是怎么送到村民手中的?

打通食品需求“最后一百米”

4月6日7时,一辆冷鲜配送车驶入建设镇如海超市停车场内。随着消杀工作完成,身着全副防护服的送货人员打开货厢门,将满载的整扇猪肉向建设镇保供车辆装卸。曹挺一大早就去了现场,指挥白条肉转运。

一片片白条肉,要怎么进一步拆分?曹挺告诉记者,原本各乡镇都有经营猪肉生意的村民,部分乡镇会找来这些村民发挥特长,帮忙切分白条肉。在建设镇,镇里专门确定了两家保供单位——如海超市和世纪华联建设点,由他们接收区里统一配送的猪肉。“这两家超市本身就有肉类柜台、有专门的柜台负责人,可对白条肉进行快速分割。”

这批猪肉送达保供点后,工作人员麻利地将其切分成小块,随后包装成满足一户需要的小份。保供点工作人员仔细核对订单,将菜、肉、粮、油组合成礼包,各村志愿者从指定交货点取得礼包后,在道口向负责具体片区的志愿者进行交接,并由后者挨家挨户送到村民家门口。和村民点头招呼后,片区志愿者将物资礼包放下,便继续赶往下一家。

目前崇明大米、猪肉、鸡蛋、蔬菜等地产农产品物资充足,生产供应能力强劲。当前,全区规模水稻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稻谷库存量近1.4万吨,加工成大米约合9500吨,相当于70万人近两个月的用量。猪肉方面,崇明全区每日可供应本区生猪410头,白条肉3.3万公斤。蔬菜方面,4月以来,全区每日蔬菜上市量约400吨。蛋和鱼方面,目前崇明区每日可供本区鸡蛋70万枚,地产养殖水产品保供基地囤塘面积350亩、囤塘量700吨,每天可提供近10吨四大家鱼。

记者了解到,这种“订单式”农业生产模式以区农业农村委为支点,一端是乡镇、村居的工作者和志愿者,与老百姓需求紧密相连;另一端是一批资质、能力过硬的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这种模式下,信息和物资流转效率高、价格透明公道、真实反映百姓需求,充分调动了全区的农业生产力,为百姓各类食品需求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

疫情下,一刀新鲜五花肉,是怎么送到村民手中的?

疫情下,一刀新鲜五花肉,是怎么送到村民手中的?

栏目主编:唐烨

本文作者:茅冠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