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三个协同”,河东区这样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

2023-04-06 17:50:10 - 天津发布

转自:天津发布

4月6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河东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河东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涛,河东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昭遂,河东区合作交流办党组书记、主任王红刚,河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人才办主任于春野,为大家介绍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河东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新闻发布会】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三个协同”,河东区这样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

主持人: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吴浩铭

【新闻发布会】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三个协同”,河东区这样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河东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涛先生,河东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昭遂先生,河东区合作交流办党组书记、主任王红刚先生,河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人才办主任于春野先生,为大家介绍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河东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涛先生作主题发布。

刘涛:

【新闻发布会】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三个协同”,河东区这样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河东区锚定“金创河东·津韵家园”功能定位,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2022年,河东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3.1%,全市第二;财政可比增长3.0%,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6%,全市第五,多项指标都排名全市前列。

今年,市委、市政府部署了“十项行动”,我们将以理念之新谋发展之进,以担当之勇促协同之效。下面,我就以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主线,围绕“三个协同”,向大家介绍河东区的一些重点工作。

第一个方面,是推动科技创新协同。

河东区拥有中能建集团、中核集团、国机集团、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地震局监测中心等一批含金量高的驻区央企和大院大所,我们将依托这些企业机构,进一步深化与京津冀地区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今年要成立“智慧核能”“地球信息与生态”“智能电气电力”3个产业创新联合体,打造3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充分发挥大院大所溢出效应,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平台,打造京津冀产业创新联动生态圈。

第二个方面,是推动产业发展协同。

我们将以核工业、电气与新能源、海洋信息服务等领域为重点,深化与中能建、中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央企和机构的战略性合作,不断完善“电”“核”产业、港航产业等特色产业链。并依托渤海银行、海河产业基金等金融机构,推进政银企服务合作,实现金融为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赋能。深入学习北京中关村等先进区域,加快引入和培育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数字医疗领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企业和研发机构。还要设计“直沽历史文化游”“俄欧风情休闲游”“商贸网红打卡游”“音乐艺术品鉴游”“民俗非遗记忆游”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在京津冀地区具有独特风韵的河东文旅品牌。

第三个方面,是推动城市建设协同。

重点是聚焦“一站、一带、一园”,加快打造一条在京津冀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河东岸金创走廊,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载体。

“一站”即天津站广场。天津站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先锋门户,这里既是京津通勤的快捷枢纽,也是商务办公的价格洼地,还具备功能齐全的配套环境,我们将围绕这个宝贵的枢纽,打造“天津站·金创商务区”。总体思路是:强化京津双城记中的“同城效应”“磁石效应”“潮汐效应”,结合区域内路网布局,以后广场、李公楼、六纬路为重要节点,以“插花式”城市微更新为基本路径,形成一个“站区十分钟经济圈”。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河北、和平区的联动,建立跨区协作机制,与意式风情区、津湾广场、解放北路金融街等形成产业联动效应,打造天津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锋门户、第一载体、商务枢纽。

“一带”是8.28公里的海河东岸发展带。我们将在海河东岸布局一批具有国际消费水平和天津特色的商旅文节点,去年底开业的金茂汇商业综合体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今年上半年,我们要新运营中海俄欧风情街项目,这个项目地处旧俄租界区域,规划招商餐饮美食、创意文化、休闲体验、品质配套等业态,计划于今年6月开街运营,打造全市首座俄式音乐风情街区。嘉里二期也要提速建设。今年还要建设3个海河游船码头,打造3—4个夜市品牌,带动海河东岸新消费走廊形成全新格局,打造天津品质商业新地标。

“一园”是金贸产业园。金贸产业园是天津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1+16”重点平台之一,是中心城区内为数不多可开发利用整片土地的园区,有一半面积处于“海河柳林”设计之都范围内。这里重点介绍一下第一机床厂城市更新项目。第一机床厂位于津塘路与月牙河交口,始建于1951年,毛泽东、邓小平、李先念、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厂视察。一机床的更新总投资66.2亿元,将坚持“留改拆”并举,保留4万平米老厂房建设国家工业博物馆,新建20万平米数字装备研发产业园。今年在金贸产业园内还要建设电气院东院老厂房技术提升项目、一商校实训基地项目,争取华勘总部落户,大力发展与“天津海河柳林设计之都”规划契合的创意设计、数字经济和科技服务等业态,为“制造业立市”战略提供支撑。

在“一站、一带、一园”之外,我们还有“多点”。例如:井冈山路周边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计划用“新带老”的方式,补齐片区内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短板。津龙湾周边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总体目标是改善民生环境,推进城市空间重构,打造TOD产城活力区和宜居生活区。此外,近几年我们已经成功盘活改造并运营了一批老旧厂房、老旧楼区更新提升项目。例如二次方·城市产业园、中航建平台经济园、棉3创意街区等等。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优化了河东的城区面貌,而且已经成为区域产业发展和创新转型的动力基地。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接下来,河东区将扎扎实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落地,拼创新、拼实干、拼作风,确保交上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满意答卷!

吴浩铭:

谢谢刘涛先生。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新社: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区发改委作为河东区京津冀协同办,可否介绍一下,河东区在推进产业协同和科技协同方面采取哪些具体的工作举措?

张昭遂:

【新闻发布会】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三个协同”,河东区这样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产业协同和科技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近年来以及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我们主要从突出产业重点、立足资源禀赋、放大聚合效应等方面着手,开展好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科技和产业协同重点,强化项目带动。近年来,河东区委、区政府下大力气引入了一批央企总部机构。经过多年耕耘,今天,河东区已经拥有了29家央企总部和大院大所,他们都是各自行业领域的佼佼者,例如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这一国家级核技术研究基地,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下属天津电力建设公司、天津电力设计研究院等一批功能总部,以及国机集团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等等。这些企业和院所共同构成了我区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生态。

二是,依托驻区央企和大院大所,向存量要增量。河东区在京津冀协同方面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就是央企总部和大院大所多。一方面,我们着力服务现有企业扩营增资。例如,中能建电子商务公司是集团的设备和物资集中采购平台,今年我们将服务他们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能建天津电建公司项目遍布全球各地,今年我们也将服务其产值增长20%。国机集团电气科学研究院今年将投资1亿元建设关键技术提升项目,我们也会服务项目尽快竣工,推动研究院技术实力再上新台阶。另一方面,我们着力引育优质企业落地扎根。例如,核工业理化院孵化的中核科技公司预计今年营业规模将增长50%。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吸引了泰瑞数字孪生科技公司等上下游企业,逐步形成港航服务业聚集区。华勘集团总部和通用机床研究院今年也将落地河东金贸产业园,为重点承接平台注入新动能。

三是,围绕京冀资源培育创新生态,形成特色产业。例如,以中核集团、中能建集团、国机集团为龙头,以电力工程、电气设备研发制造、核能与新能源为主的“电”“核”产业;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航建大厦、天星河畔广场、中海新建特色楼宇为支点,以海洋科学、航运信息、国际货代为主的港航服务业等等。下一步,河东区将基于这些特色产业,紧密围绕央企总部和大院大所,更好融入全市协同发展总体布局,让协同发展真正成为引领河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经济导报:

我们知道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种具体举措,那么河东区今年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哪些特色与亮点呢?

王红刚:

【新闻发布会】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三个协同”,河东区这样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

感谢记者对河东招商引资工作的关注。河东区把招商引资作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2022年引进河东区主导产业企业541家,其中包括渤银理财、君联致海、津药创业等多家金融产业企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3年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在紧密对接上重点发力。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十项行动”,持续开展“周周进北京”招商工作。此外,我们高标准接续北京工作部职能,主动赴京招商对接,鼓励各部门拓展招商渠道、对接北京企业,以优势资源引项目、聚投资。

二是在开展招商活动上重点发力。我们举办了招商推介会、企业座谈会等,讲好“河东故事”,展示“河东形象”,秀出“河东成果”,实现互利共赢。3月份我们去深圳召开推介会,在区内召开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下一步我们将前往北京召开专场推介会。

三是在加强土地出让上重点发力。我们加强土地招商专班的专业化招商职能,持续跟进对接地产龙头企业,广泛对接地产企业。1月份我们举办了房地产企业座谈会,通过加强与意向开发商的联系沟通,推进土地挂牌出让。

四是在优质载体招商上重点发力。重点发挥金贸产业园区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1+16”重点平台之一的优势,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着力引进符合园区功能定位的项目;联合重点楼宇开展推介活动,吸引大中型国企、民企总部、知名金融机构总部等入驻;高质量服务老厂房的项目招商,推动我区老旧厂房资源盘活,吸引相关产业入驻。

我们将充分发挥河东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河东区高质量发展,努力塑造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天津日报: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发展动力,是创新源泉。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请问河东区在围绕服务京冀人才和企业引进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于春野:

【新闻发布会】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三个协同”,河东区这样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

谢谢您的提问!河东区始终将人才工作放到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去把握、去谋划、去推动,2022年4月14日,河东区在天津市新闻发布厅正式发布“翔东计划”升级版,实施一年来,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取得明显成效。今年3月份,被评选为2022年度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案例。下面,重点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我区的创新举措:

一是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我们深化产才融合延揽人才。瞄准河东区“6+1”主导产业小切口,特别是聚焦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产生的人才和产业外溢,精准突围布局人才政策,并将其作为重要条款纳入投资协议,实施以来成为招商引资的“助推手”“促进剂”,推动平台经济、科技金融等多家北京企业落地,实现利用内资2.23亿元,引进各类人才200余名。

二是聚焦解决人才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我们坚持打造泛人才生态。以“翔东计划”升级版为抓手,先后举办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百名博士倍增项目、海河东岸创新沙龙等活动,筹建“地质海洋与生态”等产业创新联合体,给人才创造经常遇到大人物的社交平台和活动,让人才有人欣赏、彼此提携、共同成就。我们统筹区属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为来区创新创业人才开放首批27个公共应用场景,成功助力引进北京企业与区属国企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底层技术和应用协同的“试验场”。我们探索“人才+创投+生态”模式,启动了桥园人才创新生态谷和基金营地建设,为京冀人才来区创新创业提供载体平台和资本助力。

三是聚焦解决人才安居乐业的“关键小事”,我们提供全周期保姆式人才服务。聚焦人才来得“安心”,我们推出“家庭保障包”,出台突出贡献人才落户、子女入学、家属就业一揽子政策。聚焦人才住得“舒心”,我们推进“来即安居”工程,一年来为20余名高层次人才提供科学家公馆和“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聚焦人才过得暖心,我们推出“智荟河东”人才一卡通,为人才提供就餐购物、买房购车等优惠服务50余项;在海河东路沿线人才富集区域推出“梧桐”早餐车,并给予人才购餐优惠;设立“5·20”河东人才日,并集中举办系列活动,以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涵养人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认同感、归属感。

吴浩铭: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