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工作要做到“起跑即冲刺”
工作中的罗业飞。
“早上9点集结,重启流调中心。”4月28日半夜3时多,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流调队的队员们集体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那个时候,队员们都才撤出白云区流调中心不久,有的队员的行李都还没来得及拆包收拾,便又拎着行李回到熟悉的“战场”。
在4月初外省来穗货车司机疫情、“0408”疫情之后,设置在白云区一酒店内的白云区流调作业中心在4月28日再次启用,市、区疾控队员在此会师,联手应对发生在机场及周边区域的聚集性疫情。“五一”期间,流调中心内忙碌如常,每天24小时灯火通明,流调人员在内工作、备勤,连续作战、昼夜不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穗卫健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撤离流调中心几天后又重新集结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调队伍下设4个流调大队,每个流调大队由5支流调溯源小队及1支信息队组成。流调大队实行按月轮值制度,常态化防控期间,每天都有6名队员在市疾控中心内24小时值守,无论白天还是夜里,只要收到本土初筛异常的报告,都会随时应急出动;根据需要,其他非轮值的大队也会随时响应,加入并肩战“疫”。
罗业飞是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部的医生,同时也是该中心第三流调大队的队员,2017年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毕业后即加入到疾控中心工作。今年4月初开始,她便一直坚守在白云区流调中心;“0408”疫情得到稳控后,她在4月24日接到撤退命令,回到家中按要求进行3天居家健康监测。罗业飞回忆,自己居家的几天,除了抓紧补充处理了科室的日常业务,还收拾了一下家里,“整个4月没在家住几天,都积灰了。去的时候带的是长袖衣,回来的时候该穿短袖了。”
在接到集结令后,她和同事们都义无反顾地在当天一早就回到了流调中心集结。放下行李后,几天没见的流调队员们相视一笑,没顾上安顿,便又投入了这场新的“战斗”。
无论白天黑夜流调时效要求不变
在繁忙的白云区流调作业中心,工位的设置以流调小组为单位,方便组员们随时讨论。据介绍,本次疫情处置一共设置有39个流调小组,每组编制7人,但流调中心内鲜有所有组队员齐聚的时候。“因为各个组的进度不同,有的组刚刚接单(接到流调任务),要电话流调询问核心信息,有的组则在去现场做重点场所排查。”罗业飞说,和此前的疫情一样,本次疫情采取“一病例一专案”的流调模式,一名感染者案例由一个流调小组从头到尾跟进,每次有初筛阳性病例出现,就会有流调小组接到发派工单。
“不管派工的时间是白天、晚上还是半夜,是工作日、周末还是节假日,对我们来说没有区别,处理时效的要求是一样的。”作为流调小组组长,罗业飞24小时手机不离身,以确保迅速响应任务、统筹组内人手开展工作,为了跑赢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调人员按照“1小时内出核心信息报告,6个小时内开展快速处置,12小时内完成初步流调报告,24小时内完成场所管控、人员排查”的目标跟进每一个案例。
希望能用最快速度完成调查管控流程
罗业飞坦言,经过4月的连续奋战,下旬撤退回家里时,本来以为可以利用“五一”假期好好休整,但现在又重启了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的“战斗”模式。在这次疫情刚开始的几天里,感染者数量增加较多,组里“接单”几乎保持着每24小时一单的频率,有时候上一个案例还在排查、研讨和梳理,又会接到新的派工。
当记者问她,这样的工作状态是否会让她焦虑,她却笑称“暂时没接到(派工)也会焦虑”,因为根据现场流调组数量与初筛阳性任务的统筹安排,几乎每个队伍都需要开启接单后全速冲刺的工作节奏,做好随时可能收到新任务的准备,“有一天晚上,我估摸着我们组应该会收到派工了,但一直都没通知,半夜两点的时候突然就觉得一阵心悸。”
对于每一个案例,流调人员都是“起跑即冲刺”。“奥密克戎一两天就能传一代,如果我们在24小时内就把病例感染来源研判清楚,重点场所及时甄别并管控住,把密切接触者在暴露后未发病前或是已感染并有社区活动前尽早找到并管控,出现下一代病例并造成社会面传播的风险就会降低。所以我们早期处置要迅速识别感染来源,甄别出核心密接和重点场所并尽快梳理排查,我们内心最希望的就是能用最快的速度,做完整套调查处置流程。”罗业飞说,“这是我们作为公卫人的基本素养,也是一种职业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