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而立,这座城市新区要变“潜力股”为“绩优股”

2023-05-06 16:30:30 - 每日经济新闻

三年前的今天——2020年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正式挂牌。

因成渝相向发展而生、因城市转型发展而立,这座年轻的城市新区,自成立之初就被寄予“未来之城”的厚望。

三年来,城市空间格局基本成型,国际门户枢纽开放能级迎来“质”的飞跃,以先进制造业为根基、以临空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成都东部新区连续两年位居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城市新区“五新”潜力50强榜首。

三年而立,这座城市新区要变“潜力股”为“绩优股”

眼下,进入从搭梁立柱向加速起势、从规划建设向产业培育发展的关键阶段,成都东部新区如何完成从“潜力股”到“绩优股”的升级转变?

有观点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创新策源转化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能否在更高端、更纵深领域参与国际分工。

持续推进创新策源转化、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也是成都东部新区转段发力的关键点。以此为观察切口,一座“未来之城”筑基起势、兴产聚人的成长路径跃然显现。

三年而立,这座城市新区要变“潜力股”为“绩优股”

高能级

创新策源抢占新赛道

2020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未来之城的意见》,以“成都史上最强支持政策”的力度,为成都东部新区高质量发展赋能。

作为应国家战略而生、成都最年轻的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既坐拥成渝相向的区位优势、航空枢纽的门户优势、产业布局的空间优势、公园城市的禀赋优势、平地立城的后发优势,亦承载着当好“桥头堡”、当好“增长极”、当好“动力源”的多重期许。

三年而立,这座城市新区要变“潜力股”为“绩优股”

这其中,天府国际机场被认为是成都东部新区腾飞的“引擎”。

长期研究产业与空间、交通协同发展的中国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张国华认为,大型国际空港是内陆地区开放战略和经济全球化之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空港所在的城市地区,通常是当地城市国际化程度最高、高端生产要素集聚密度最好的区域。

而全球高端生产要素集聚地,往往也是极具活力的创新策源地。

在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核心区,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正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中国民航局与四川省政府联合共建的全国首个民航科技示范区,也是目前国内单项投资最大、设计标准最高的民航科技项目。

“在民航实验验证领域,除了美国和欧洲有两个类似的技术中心,我们是第三个。除了民用飞机以及航空发动机制造以外的大多数民航科技应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仿真环境进行测试。”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指挥部执行副指挥长罗勇健介绍,该示范区聚焦空管导航、航空物流、航空化学、适航审定、航空材料等研发核心板块,着力打造一座专注民航科研的模拟机场,在此开展民航科学实验并获取相关数据分析。

据介绍,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布局16个民航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和1个民航科技创新示范验证中心,将打造成为全国唯一具备完整民航科技产业链和产业聚集特征的民航原始创新策源地。

按照计划,今年10月,中国民航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民航二所将全员搬到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办公。

三年而立,这座城市新区要变“潜力股”为“绩优股”

“项目早期选址时,我们看中的就是东部新区的资源聚集优势。”民航二所总工程师、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吴宏刚直言,依托天府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周边高校聚集的航空产业人才,研究所可以快速汇聚强大的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可以吸引到航空产业链各环节的相关企业来此发展,快速建成航空产业生态圈、生态链。

三年而立,这座城市新区要变“潜力股”为“绩优股”

三年而立,这座城市新区要变“潜力股”为“绩优股”

全链条

就地转化破解核心痛点

三年来,国家医学中心、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在成都东部新区加快布局。在科技研发领域突破之外,覆盖“创新策源+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体系更是不断释放对全球创新主体的“磁极效应”。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就迎来首批4个科学家团队和2个公共技术平台正式入驻。作为四川省政府批复建设的四个重点实验室之一,天府锦城实验室承担着打造“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级新型科创平台的重大使命。

三年而立,这座城市新区要变“潜力股”为“绩优股”

透过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的全景落地窗可以清晰地看见:实验室对面是即将建设的生命健康领域“国之重器”——国家医学中心,斜对面是正如火如荼进行施工的先进医疗成果转化中心,不远处还有备受关注的四川大学华西东部医院,相邻的是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四川大学华西东部医学院……

放眼望去,类似的布局还有很多。比如,作为未来医学城创新策源转化重要载体的先进医疗成果转化中心,项目与国家医学中心、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仅一街之隔,从空间上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无缝衔接,做到“楼上研发、楼下转化”。

这也折射出整个未来医学城的规划逻辑:以病人需求为中心、临床医疗运用为创新源点,构建“医教研产”全链条创新发展体系,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品生产、临床应用等各环节都可以在一平方公里之内完成。

“传统园区创新依赖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园区仅提供创新平台和产业生态,而我们选择立足临床医疗实际场景,去明确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需求,促成相关医学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未来医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入驻未来医学城的第一家企业,四川迪亚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着多项国家级生物及医学产品的研发、中试和生产等任务。

该公司总裁颜小皓进一步解释:“在上游,科研方向在跟市场对接上往往存在一些偏差,与此同时,科研公司产出的技术或产品,不能有效地让它真正作为产品落地到市场上。而在未来医学城,华西东部医院等临床领域配套资源可以连接市场一线的需求,另一方面,技术平台、孵化器等配套支持,还能辅助产品落地。从而在规划和布局上完美解决科研单位或科研企业两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痛点。”

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准医学中心副主任胡文闯的话说,“未来医学城基于未来的围绕临床应用转化的创新体系设计,将有助于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相信假以时日,未来医学城将成为中国一流的生物医药园区,牵手未来医学城,就是希望共创未来。”

寻增量

兴产聚人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有了“顶流”科创平台和创新策源转化全链条体系,如何形成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向心力?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曾指出,人跟着城市走,企业跟着人走,已成为全球性的趋势。成都东部新区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创造一个吸引人才的城市环境、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体系。

某种程度上,“人”正是一个区域创新活力的直观体现。

按照《成都东部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成都东部新区总人口达到8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0亿元;到2035年,总人口达到16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

未来公园社区,是成都东部新区未来的人口重要承载空间。和传统社区相比,这些社区有什么不同?

据介绍,基于新规模、新功能、新边界三大考量,成都东部新区划定了88个未来公园社区,打造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以成都东部新区未来公园社区首个建设项目绛溪南科创空间为例。该项目位于三岔TOD城市核心区,西接西一线,南至公园大街,占地面积约424亩,新建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顺应山水城市的建筑空间布局,将打造包括生态融合、健康医养、人文教育、建筑空间、绿色出行、休闲消费、智慧智能、创新创业、共建共治共享在内的九大场景,通过多元功能提供全龄友好的城市服务。

成都东部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项目周边区域的研究,绛溪南科创空间产业总体上以总部办公、临空服务为主导方向,同时以科技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为园区产业切入点和发展引擎,推动以产促城、以城带产。

换句话说,就是要突出产业逻辑和城市功能协同,真正实现人城境业融合共生。

今年初召开的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2023年工作会议暨产业项目攻坚年动员大会明确提出,要将工作重心从筑城起势转到兴产聚人上来,加快聚集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东部新区尽快从“潜力股”升级为“绩优股”。

这也意味着其引人聚产的步伐将进一步提速。

公开报道显示,仅今年3月,成都东部新区就先后在北京、南京、深圳等地召开人才专场招聘会,并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人才相关战略合作协议,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劲的后备力量。

文/李梦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