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骨科医生与六院团队同步手术:“这是我职业生涯第一台机器人辅助手术”

2023-06-06 11:24:05 - 上观新闻

转自:黄杨子

“第一次接触机器人手术,这种数字化带来的精细、精准程度确实还是很震撼的。”今年43岁的次仁伦珠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民医院骨外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6月5日上午11时40分,在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第一台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回顾自己过往的三四百台手术,伦珠坦言,尤其是在高原地区,有了机器人辅助可以让手术更安全,更有效解决医生“看不准”、“拿不稳”的问题。

西藏骨科医生与六院团队同步手术:“这是我职业生涯第一台机器人辅助手术”

6月5日,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先龙教授团队领衔的五地5G远程同步多中心机器人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分别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海口骨科与糖尿病医院、衢州骨伤科医院、山南市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骨科张长青、张先龙、王琦和沈灏教授参与本次远程指导。

上午10时30分,六院海口骨科与糖尿病医院在远程技术的协助下,开启第一例基于5G网络下的远程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传统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一般也仅能达到85%的准确性,而培养一名能够上台做手术的医生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机器人手术的应运而生,对于关节外科而言是一种变革性的技术,不仅大大加速了医生的培养周期,而且能够帮助医生标准化、精确化地完成每例手术,以更小的创伤给患者带来更快速的康复,手术准确性可接近100%。截至中午12时,在位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中心的监控显示屏可以看到,远在天南海北的5台关节置换手术均已顺利完成。

西藏骨科医生与六院团队同步手术:“这是我职业生涯第一台机器人辅助手术”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负重较大、活动也很大,关节软骨容易磨损和破坏,从而使膝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膝骨关节炎(KOA)。该疾病也是造成民间所说的“老寒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55岁以上的人群中,60%有膝骨关节的影像学改变,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则高达85%,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膝骨关节炎患病率和患病人数都将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人工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重度骨关节炎的成熟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日益广泛。单髁关节置换术(PKA)是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而言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只置换病损部分,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室进行表面置换,用以替代膝关节损坏的软骨表面,该技术不用切除前后交叉韧带,保留了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和关节功能。张先龙形象地说,“人体膝关节跟汽车轮胎一样,也会产生磨损。当车胎因破了一个洞而漏气,是应该补胎还是换下整个车胎?单髁置换手术就像轮胎修补一样,哪里坏了补哪里。这样既可以解除疾病,也可以最大程度保住患者膝盖,保留更多的自身组织,术后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就更接近正常。”

西藏骨科医生与六院团队同步手术:“这是我职业生涯第一台机器人辅助手术”

精准定位、微创技术、个性设计——张先龙表示,相较于传统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在3D建模的基础上,医生可以提前直观了解患者的关节假体在三维空间上的定位、角度、大小、骨质覆盖等数据,并就此进行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设计和模拟。“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突破了原本受限的认知和视野上的盲区,能够更精准满足患者需求,同时,在人机互动的磨合下,医生对于髋膝关节的置换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据悉,市六医院在2016年9月成功完成了国内第一例机器人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截至目前,市六医院累计实施的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手术超过1500台,其中全髋置换手术近500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约1000例。据已有病例的随访结果显示,机器人在辅助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结果均优于传统手术。

对此,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六院骨科学科带头人张长青表示,“人机互动”教学相长,是未来骨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机器人辅助缩短了医生的成长曲线;另一方面,基于临床的技术要求也不断促进机器人的迭代更新。5G远程医疗在多点多中心开展同期手术的应用,体现了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放大“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效应,从而促进偏远地区协同发展。他介绍,未来,六院将积极发挥“智慧骨科”的效能,引领骨科手术向微创化、数字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智能骨科诊疗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将经验复制推广至更多基层医院,从而实现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医疗服务能级的再提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