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脑梗死、心肌肥厚和房颤新药,长三角共建创新药开发平台

2024-06-06 06:30:05 - 上观新闻

在生物医药领域,长三角已形成多个科技创新共同体。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上海深势唯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创新研究院、合肥医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先导物成药性研究与药物开发建设平台”就是其中一个共同体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支持。

在长三角打造原创新药研发体系

为何要共建这个新药研发平台?上海医工院药理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莉说,成药性靶点研究是国内新药研究的瓶颈问题,高校教授是靶点研究的主力军,医工院则在成药性研究上经验丰富。2022年,上海医工院与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创新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后者提供国内高校科研人员发现的药物新靶点,上海医工院药理评价研究中心针对这些新靶点,开展靶点成药性研究。“中国的原创新药还比较少。作为新药研发人员,我们希望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靶点成药性研究。”刘莉解释,“通过合作,我们将在长三角打造一个‘靶点发现—靶点成药—先导物发现—临床前候选物(PCC)’研发体系,提高创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和效率。”在这个研发体系里,刘莉研究员在AI辅助下发现了新靶点,研发出一款治疗过敏性哮喘的1类候选新药PD00,计划今年9月申请临床试验许可。PD00可以平衡肺组织免疫,降低呼吸系统对外源性物质的应激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过敏性哮喘治疗范式。“它是吸入式制剂,剂量依赖性良好。”刘莉欣喜地告诉记者,“而且这个新药药理作用清晰、靶点明确,目前没看到不良反应。”

研发脑梗死、心肌肥厚和房颤新药,长三角共建创新药开发平台

本着这些项目经验,上海医工院与深势唯思、合肥医工医药两家企业建立了靶点成药性及PCC开发合作关系。深势唯思是一家“人工智能+制药”企业,擅长在AI辅助下基于靶点预测先导物。合肥医工医药有丰富的中试工艺开发经验,负责候选新药在PCC阶段的中试工艺。

“AI预测+类器官”研究靶点成药性

作为牵头单位,上海医工院在新药的成药性研究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在市科委支持下,2011年,上海市生物物质成药性评价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立项建设。如今,在这个平台上,科研团队已培养出多种细胞来源的类器官,可提供50多种人源肿瘤类器官。所谓类器官,是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诱导干细胞进行体外三维培养,所形成的具备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类器官的“类”字意味着它并不是真的人体器官,但可以在结构与功能上模拟真实的器官,并进行长期稳定的传代培养。“近年来,我们尝试用人源类器官替代实验动物,开展先导物成药性研究。”刘莉说。这么做的原因,是很多候选新药在研发时会出现“老鼠点头,人不点头”的情况,即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有疗效,但在后续临床试验中宣告失败。与采用老鼠做实验相比,人源类器官在遗传进化上与人体器官更像,并体现出亚器官功能,比如支气管类器官可见纤毛摆动,肠道类器官可见蠕动。利用这些类器官构建的评价模型,是新药临床前研究的利器,能为临床研究奠定更可信的基础。

研发脑梗死、心肌肥厚和房颤新药,长三角共建创新药开发平台

根据项目计划,上海医工院将在“先导物成药性研究与药物开发建设平台”2年建设期内,与深势唯思、合肥医工医药合作,完成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创新研究院筛选的4个靶点成药性研究。这些科学家与AI助手筛选出的药物有望治疗脑梗死、心肌肥厚和房颤等疾病,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

可以预见,随着长三角科创共同体项目的推进,将有更多1类候选新药问世,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源头创新成果。

原标题:研发脑梗死、心肌肥厚和房颤新药,长三角共建创新药开发平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