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新规发布10个月 充电桩企业还在“打酱油”

2024-06-06 07:02:14 - 羊城晚报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董鹏程

随着电动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充电收费问题也日益凸显。2023年8月1日,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规范我市电动自行车经营性充电设施充电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要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电费与服务费应该分别计价、分别收取,不得打包混合收取。要求居民住宅设置的充电桩按照电价和服务费分别计费,其中电价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服务费由经营单位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实行市场调节价。然而,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广州市多个小区发现,发布已十个多月的《通知》,执行情况并不乐观,部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企业还在“打酱油”,并未落实执行新规,在收费中仍然存在价费不分(“价”即电价,“费”即服务费)的问题。此外,同一充电桩企业“一城多价”的问题也让消费者深受困扰。

价费不分:新规生效 有企业仍未照章执行

在位于广州市中心地带的金骏大厦,记者注意到,不少电动自行车车主都在使用66物联充电桩进行充电。然而,当被问及充电费用时,多位居民表示,充电桩建成后,充电费用明显上涨,充满一次电需要六七元,相比之前贵了不少。当被问及是否知晓去年发布的收费《通知》时,居民们都摇摇头,表示并不知情。

记者随即用手机扫描了金骏大厦66物联充电桩上的二维码,发现其计费方式为按功率和时长混合计费,共分六档:0W-150W为0.5元/小时;151W-300W为0.65元/小时;301W-400W为0.8元/小时;401W-600W为0.95元/小时;601W-800W为1.1元/小时;801W以上为1.67元/小时,其中并没有写明服务费价格。这种计费方式显然与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通知》相悖,《通知》要求充电电费与服务费应分别计价、分别收取,不得打包混合收取。而66物联充电桩的计费方式却将两者混为一谈,也因此,居民在支付充电费用时无法清晰了解其中包含的电费和服务费比例。

据了解,66物联是广州帝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该公司官网显示,66物联在全国合作的运营商超4000家,服务用户积累达1亿余人次,在全国各省市均有运营商。这样一个看似成熟的企业,为何会出现如此明显的违规收费现象呢?记者拨通了66物联的客服热线,试图寻求答案。

客服人员表示,该公司只负责提供充电桩的设备并按需提供安装和维护服务,充电桩的计费标准并非由66物联决定,而是由运营商即小区物业制定的。然而,当记者联系到金骏大厦的物业公司——广州市嘉华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时,有关负责人却表示,他们并非定价主体,只是免费为66物联提供场地,并负责执行运营商制定的收费标准,至于个别居民反映充电贵的问题,物业会与66物联进一步协商。显然,物业公司的说法与66物联客服的回应存在明显矛盾。

为进一步了解66物联充电桩的收费问题,记者再次拨通了66物联的客服热线,并成功联系到了区域负责人。该负责人称,金骏大厦的充电费用确实是66物联制定的,并明确表示知晓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去年发布的《通知》,“本来是要按照新规执行的,但由于后台研发尚未增加(这一功能),无法显示电费和服务费,目前还在研发中。”同时,该负责人表示,66物联将在今年7月份陆续更新后台系统,明确显示电费和服务费,以符合新规要求。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66物联”存在的问题并非个案,服务广州地区的多家知名电动自行车充电品牌,如“好易点”“智享楼下”“驴充充”等也均存在价费不分的问题。

一城多价:运营商繁多 定价策略各异

除了价费不分的问题外,记者还发现66物联充电桩在不同区域的计费标准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广州市天河区的穗茵园小区,记者同样用手机扫描了66物联充电桩上的二维码。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同样是按功率和时长混合计费,但计费标准却与金骏大厦有所不同。计费标准共分四档:0W-210W为0.5元/小时;211W-310W为0.65元/小时;311W-410W为0.85元/小时;411W以上为1元/小时。相比而言,400W以下功率的电池在金骏大厦充电更便宜,400W以上的电池则在穗茵园充电更划算。

记者走访发现,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66物联充电桩中,在其他品牌充电桩中也普遍存在。记者在“驴充充”微信小程序搜索发现,广州市天河区腰岗小区的“驴充充”充电桩计费标准共分五档,分别是2小时收费1.5元;4小时收费2.5元;6小时收费4元;8小时收费6元;12小时收费8元。而在广州市黄埔区永岗社区甘竹小区的“驴充充”充电桩计费标准只注明了一档,即12小时收费3元。若消费者在以上两个小区同样充12小时,在腰岗小区的花费竟然是甘竹小区的三倍。

针对上述情况,记者拨通了“驴充充”客服热线。客服表示,同一城市收费不同主要在于运营商自身的差异性。“由于不同区域的运营商各不相同,不同运营商设定的收费标准因经营成本和经营策略各异,因此存在小区计费方式不同的情况。”客服解释道。“驴充充”客服的上述说法得到了“66物联”客服的印证:“我们有提供收费的模板给运营商,要按照哪个收费标准,是由运营商那边自己去控制,不是我们这边控制的。”

这种差异化定价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的灵活性,但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各个品牌的收费标准,还需要关注自己所在区域的特定计费方式。这种复杂的收费模式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难度,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混乱程度。

专家观点:全链条整治 建强制性标准

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收费乱象,广东省电动车商会执行会长蓝世有向记者表示,当前,充换电市场比较混乱,已引起多个部门的高度重视,之所以出现这些乱象,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蓝世有分析道:“由于多方涉足充换电设施行业,充电桩公司不仅要和物业签订协议,还要和其他主体签订分成协议,充电桩公司生存艰难。同时,由于新规下发后监督不到位,导致了一定的管理空档,进而出现充电桩的收费乱象。”

蓝世有认为,要解决充电桩收费乱象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收费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其次,应推进全链条整治工作,建立强制性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最后,还应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提高充电桩公司的服务质量和社会责任感。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广东省消防部门正在进行的充换电设施排查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对于个别有问题的企业,有关部门将进一步跟进,督促其整改打包混合收费的问题,落实政府价费分离的规定,确保市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随着电动自行车行业全链条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今后充电桩的收费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蓝世有补充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