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铁五号线建筑垃圾在宣城被发现?丨中央督察案例追踪

2024-06-06 10:24: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几车满载着杭州地铁五号线二期工程老余杭站项目的建筑垃圾,为何会在宣城被非法倾倒?是怎样的一桩案件将两个相距上百公里的城市联系在一起?背后又有怎样的利益链条?日前,随着新一批典型案例的发布,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浙江追溯杭州建筑垃圾违法倾倒问题的更多细节被曝光。

层层盘剥的四级利益链条如何形成

杭州地铁5号线是一条串联起余杭、西湖、拱墅、下城、上城、滨江、萧山七城区,并且连接杭临(杭州-临安)、杭绍(杭州-绍兴)两条城际铁路的轨道交通“大动脉”,同时也是杭州第一条通到城北的地铁线。然而,就在人们盼望这条地铁线路能给日常生活带来便捷之时,杭州地铁5号线二期工程(老余杭站)项目的建筑垃圾却被发现违法倾倒在宣城。

杭州地铁五号线建筑垃圾在宣城被发现?丨中央督察案例追踪

杭州市地铁五号线二期工程老余杭站项目现场。督察组提供

“最早我们是在群众举报、新闻报道等多方线索中获悉,多起来自杭州的建筑垃圾被倾倒在安徽宣城的案件,其中就有杭州地铁5号线二期工程项目。所以,在摸排阶段,我们也分几个小组去宣城了解相关情况,并调阅卷宗。”督察人员告诉记者。

通过查阅五十多起涉及建筑垃圾倾倒的案卷材料,查找涉案人员等,督察人员发现,涉事的来来回回的都是同样几个团伙,有些是交叉作案,有些作并案处理。

“这些团伙一再顶风作案,主要因为被抓的多是涉事司机,是利益链条的末端,且大都被依法行政拘留后被放出。但违法跨省倾倒在他们眼中是‘有利可图’的买卖,所以涉案人员被放出后还是屡屡再犯。当地部门调查中只知道来向是浙江杭州,但难以查清建筑垃圾的源头。”督察人员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带着在宣城掌握的线索,再次回到杭州进行调查。

涉事司机的“上线”在哪儿?整个利益链条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督察人员在杭州得到多个部门协助,共同找寻建筑垃圾的源头。

“通过调阅路面监控、查阅工地出库记录单等,我们基本锁定了嫌疑人以及多起案件的建筑垃圾的不同来源。更重要的是,我们摸清了违规倾倒背后的利益链条。”督察人员说。

非法利益链条究竟是怎样的?根据督察组要求,有关部门梳理出链条的四个层级。

“以杭州地铁五号线二期工程为例。工程方联系建筑垃圾运输承包公司,后者以承包价格3150元/车来承包建筑垃圾的运输,这是第一层级。然后,工程中介给承包公司介绍车队,以2700元/车的价格从中赚取差额利益,此为第二层级。接着便到了跨省运输的环节,车队老板从中介处承接建筑垃圾运输业务,组织司机实施非法倾倒,收益是1200元/车,这是第三层级。最后,宣城广德市的‘地接’上线,收取500元/车的费用来为运输车队寻找倾倒场地,赚取费用,此为第四级。”督察人员向记者解释道。

这样层层盘剥,每一层级的相关方都获益,多方“共赢”的局面,逐渐让非法转运处置建筑垃圾“打开市场”,形成了稳定的利益链条。

以罚代管难以实现以儆效尤

随着督察人员对案件抽丝剥茧地还原,利益链条已然清晰。但为什么涉案团伙不惜选择跨省倾倒?宣城为何成为被倾倒点?

“我们通过问询以及对案卷的梳理发现,违法倾倒杭州地铁5号线二期工程项目建筑垃圾的这帮人,最初的目的地并非宣城,而是湖州安吉。这伙人试图将两车的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运到省内的安吉,但是因为泥浆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跑冒滴漏’,被当地城管部门及时发现,开车追击,于是该团伙就一路驾车跑到与湖州搭界的宣城广德。随后,他们便把建筑垃圾倒进附近的河道上。”督察人员补充道,“不久后,因为此前倾倒点没被发现,再次将载满建筑垃圾的车开到广德境内,在河道不远的山脚倾倒了剩下的建筑垃圾。”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建筑垃圾违法倾倒案件中,涉案司机仅被处以几千块的罚金,难以实现以儆效尤。

2021年11月,浙江省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强化一体监管,按照“零容忍、严惩处、溯源头”的原则,严厉打击建筑垃圾偷运偷倒等违法问题。

但督察发现,在一些案件中,杭州市相关部门责任落实不力,监管层层失守。如2023年杭州市虽然查处4000多起建筑垃圾偷运偷倒案件,但绝大多数仅作罚款处理,未追溯源头责任,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违法倾倒问题禁而不止。临安区城管部门2023年11月就查处334车次跨区非法倾倒渣土案件,一直未对案件进行源头追溯,直至督察组督办后才全面溯源。

杭州地铁五号线建筑垃圾在宣城被发现?丨中央督察案例追踪

桐庐县仁智村附近建筑垃圾非法倾倒点现场。张倩摄

同时,一些部门过程监管流于形式,面对群众投诉,解决不力。督察发现,2022年10月至2024年2月,天元公学(西站校区)项目实际外运处置渣土56.6万吨,其中16.3万吨未办理建筑垃圾处置核准,9家运输单位有7家未办理该项目的准运证核准,有21.5万吨被非法倾倒至51处地点。违法行为持续2年之久,一直未查处。2023年4月,群众多次投诉桐庐县城南街道仁智村附近非法倾倒渣土,但桐庐县有关部门未认真查处,违法行为未得到制止。

长三角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如何妥善处置建筑垃圾?

近年来,像杭州这样的长三角大型城市发展势头强劲,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筑垃圾的年产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督察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建筑垃圾固定利用处置场所匮乏,无法消纳新建项目工程带来的大量建筑垃圾,处置能力建设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日益成为一些大型城市的通病。

2019年,杭州市政府批复的《杭州市市区渣土消纳专项规划(2019—2022年)》共规划建设本地消纳设施141处,截至目前仅建成20余处。

由于本地处置能力严重不足,杭州选择将部分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通过中转运往市外。而没能被及时消纳的建筑垃圾,无形中成为非法利益团伙铤而走险的“导火索”。近年来跨区域非法倾倒问题在杭州多发频发,屡禁不止。2021年至今,仅浙江省查处的杭州市工程渣土等建筑垃圾跨市非法倾倒案件就有1199起。

本应建成的消纳设施迟迟未建好,不断增加的建筑垃圾无法在当地消纳,为非法倾倒链条壮大提供了“土壤”。几千块的罚金、几十起相同团伙参与的案件,都说明了——以罚代管,仅仅是对末端的处罚,从根本上产生不了威慑力,更撼动不了整个非法利益链条的运转。

目前,杭州市建筑垃圾产生量大,处置能力严重不足,监管缺位,违法转移倾倒等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对症下药。

“相关地市应通过地方性立法来规范建筑垃圾全过程闭环管理,精准破解建筑垃圾产生源头管理不严、运输市场和末端处置不规范、规划引领利用处置场所建设不足等问题,让各项政策法规落到实处、杜绝空转,从而加快完善建筑垃圾全链条全环节管理机制。”督察人员告诉记者,“此外,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理应承担起主体责任。不能因为建设方、施工方将工作转包下去,就默认把相关责任也转包下去了。”

让城市建筑垃圾消纳跟上加速建设的步伐,是眼下包括杭州在内的长三角大型城市共同的“课题”。这些城市如何规范细致做好建筑垃圾贮存、转运和处置等环节,加大对非法偷运、倾倒、填埋行为的监管打击力度?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有效拓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场景,探索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有效实现城市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如何统筹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及时消除环境隐患,提升整体人居环境?各方都将期待这份答卷。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