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后,英雄终“归队”——江苏省射阳县军地为19名无名烈士寻亲的故事

2024-06-06 12:37:3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国防报

仲夏时节,草木葱茏。

5月21日下午,在安葬于海河革命烈士陵园的19名烈士牺牲80周年到来之际,江苏省射阳县烈士寻亲小组成员带着射阳人民的嘱托,来到陆军第83集团军某红军旅“英勇冲杀连”,送烈士“归队”。

在连队荣誉室为19名烈士专门开辟的“海河战斗”照片、史料展览区,大家满怀崇敬,重温19名烈士的英雄事迹。

1944年6月30日拂晓,为掩护主力转移,新四军某部一个排30多人在海河镇塌港村伏击敌人汽艇,击毙日伪军40多人,但自身也付出巨大代价。第二天,当地村民眼含泪水,把找到的18具烈士遗体集体安葬。

为纪念牺牲的新四军英烈,1959年,相关部门将塌港村更名为烈士大队,即现在的烈士村。1967年,射阳县人民政府又在烈士牺牲地建立“十八烈士墓”。后来,又找到一具也是在此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遗体,安葬在“十八烈士墓”旁,但人们习惯上仍称“十八烈士墓”。2006年,当地政府将“十八烈士墓”扩建为海河革命烈士陵园。

当年由于战事紧张,部队又投入别的战斗,19名烈士的名字没有来得及记下来,只留下“皮旅十八烈士”的简单信息。

80年后,英雄终“归队”——江苏省射阳县军地为19名无名烈士寻亲的故事

“帮助烈士找到亲人,是对英烈在天之灵最好的告慰。”2023年3月,射阳县成立了由县人武部、县委宣传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组成的烈士寻亲小组。射阳县人武部政委严乾龙带领寻亲小组赴海河“花园头”党支部、烈士村等地寻访,查找无名烈士相关线索。

烈士村原民兵营长、91岁的王恒义老人是寻亲小组找到的唯一当事人。王老回忆,战斗发生前一天晚上,有一个班住进他家里,他只记得战士们都说山东话,其他都记不清了。

3月6日,寻亲小组一位成员联系到一直关注地方革命史的新四军后代、射阳县老新闻工作者彭辰阳,他的老家就在“塌港伏击战”发生地附近。彭辰阳清楚地记得,他的父亲曾说过,当时掩埋烈士遗体的人中,有个民兵战斗英雄叫路曰恒。路曰恒有文化、水性好,在安葬烈士当天,还跳到海河水中捞出一支日本鬼子的步枪,后来交给了新四军,但路曰恒早已过世。

严乾龙邀请彭辰阳加入寻亲小组,请他提供更多线索。在彭辰阳的帮助下,他们在盐城找到了路曰恒85岁的女儿路吉成。在她家,大家看到了路曰恒20世纪80年代留下的关于打捞日本鬼子步枪的手写回忆录。

路吉成说,找到“十八烈士”老部队,也是她爸爸的遗愿。她翻箱倒柜,可仍未找到和“十八烈士”相关的线索。这时,她突然想起父亲生前有一本珍藏多年的《射阳革命史料》,隐约记得里面有“十八烈士”的记载,而这本书已在多年前被她的弟弟拿去收藏了。

80年后,英雄终“归队”——江苏省射阳县军地为19名无名烈士寻亲的故事

寻亲小组马不停蹄,驱车来到路吉成弟弟家,见到了这份珍贵的资料,里面有一篇《塌港伏击战》,记载的就是当年战斗发生后没几天,盐城地委机关报《盐阜大众报》刊登的战地报道,其中不仅有十八烈士血洒塌港的详细事迹和当时部队的番号——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团三营十连,还有3位烈士的姓名——史方壮、徐盘友、孙龙祥。看到这份珍贵资料,寻亲小组如获至宝,倍感振奋,为19名烈士寻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3月14日,寻亲一行人来到彭辰阳家,将彭辰阳和寻亲小组找到的资料与《射阳县志》、射阳县委党史办资料进行认真比对,证实了资料的真实性。按照当前线索,严乾龙等人通过多种渠道联系,最终找到19名烈士生前所在部队。

烈士盼“归队”,部队找英烈。3月30日,“英勇冲杀连”第36任指导员张斌等代表部队赶到射阳,核对资料、查看实物、查证史实,经过反复对比,最终确认:海河战斗的部队番号和战斗时间、地点、双方交战人数等,和旅史记载完全吻合。

清明前夕,射阳县人武部、海河镇人民政府在海河革命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得知牺牲至今80载的19名烈士“归队”,村里几百名群众专程赶来,和军队官兵代表一起向英烈献花。

“19名烈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精神,正是我们连魂的生动写照。”战士胡炜龙动情地说,“我们一定要将这种战斗精神传承下去,在新时代书写奋斗强军新篇章!”(■夏元祥 徐步忠 本报记者 安普忠)

80年后,英雄终“归队”——江苏省射阳县军地为19名无名烈士寻亲的故事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