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观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让无人驾驶“开”进现实

2024-06-06 13:31:12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催生出一大批模式新颖的新职业。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公示,拟增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用户增长运营师、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等19个新职业。新职业里承载着时代的新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在新职业赛道打拼。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新职业观察”系列报道,首期关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

高耸的写字楼背后是蓝天,蓝天怀抱下的是一片宽阔平整的车间厂房,厂房内的规定线路上,一部叉车在行进着,车头前的叉盘平稳伸出对准目标的货物,抬高、举起、前进、放低。而仔细去看叉车的驾驶室内,却是空荡荡的一片,里面并没有人。

新职业观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让无人驾驶“开”进现实

距离叉车不远处,一位青年正俯着身子,电脑在一个货物垒砌的台子上,他的手指在键盘上不断敲打着,键盘嘀嗒作响,一串串代码从指尖流淌到屏幕上,再顺着网络的电磁波传递到叉车的接收器里。无人的叉车就这样被操控者而掌握。

这位操控者名叫韩金雨,是这辆叉车的测试员。

在位于淄博临淄的北航天汇研究院,记者看见了运行在设定路线上的无人叉车、物流小车,车里没有人,但行驶却十分流畅。“在测试里发现问题再解决掉问题,肯定要比在应用之后再去做这件事更好,防患于未然,在这个阶段解决了,量产就顺畅了。”韩金雨对记者说。

“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最主要的就是喜欢。”韩金雨说,他从小就是一名汽车发烧友,上了大学后愈发地喜爱上了车辆、机械,沉浸在结构的世界里,想要成为一名工程师。这样的执着与热爱让韩金雨选择考研,来到北航就读车辆工程。

近些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的“风口”兴起,技术日新月异、飞快发展。韩金雨也感受到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潜力和未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来到淄博、来到北航天汇研究院,成为一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工程师。“除了热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淄博尤其是我们研究院,产业机车非常好,舜泰汽车的结构底盘一直是走在行业前列的,我们和他们合作,舜泰解决硬件,我们来解决软件,等于是一个双剑合璧的效果。”韩金雨告诉记者。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是一个非常宽广的职业赛道。韩金雨要做的是相对复杂一些的测试工作,这要求测试员需要懂一部分技术,懂得研发的底层逻辑。而在韩金雨看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测试员,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技能也比较多。

智能网联汽车是结合了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需要在开发和上市前进行广泛的测试,以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我们要制定和实施测试计划,包括这个车辆的测试目标、范围和方法,软件上一些指标和数据的收集。”韩金雨对记者说,“我的梦想就是让无人驾驶照进现实,无论是特种装备还是乘用车,都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安全的无人驾驶。”

而要实现韩金雨的梦想,最重要的就是自动驾驶,“目前的自动驾驶是从L0到L5的一个划分,我们在做的就是让这些特种装备能够具备单车智能、多车协同、车路云协同的功能。现在我们可以达到的是L4级别的自动驾驶,已经属于高度自动驾驶,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车辆能够自行驾驶,无需驾驶员进行任何操作。这一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主要依赖于实时更新的道路信息数据,以实现自动取还车、自动编队巡航、自动避障等真实场景应用。然而,L4级自动驾驶仍存在一些限制条件,如车速上限和特定驾驶区域的限制。”毕业于天津大学的王涛是北航天汇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的研发人员,他和韩金雨算是一对搭档。

新职业观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让无人驾驶“开”进现实

“我就是在测试过程中实际去操作的那个人,在测试过程中例如底盘结构、载荷、续航等,然后配合王涛这种算法工程师进行一些沟通反馈,然后我们一起来把测试中反应的问题解决掉。”韩金雨说。研发和测试在他们的口中只是前端和后端的区别,而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同事,不如说是战友,在面对一项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在通过不断的算法优化去更新、解决、战胜一个个难题。

韩金雨和王涛所负责的项目是以无人叉车为代表的特种装备。这种无人重型叉车是一种能够自主巡航、感知环境、进行货物运输和装卸作业的无人车辆,主要适用于工厂、码头、港口、货物场站等需要进行室内外重型物流作业的场所。无人重型叉车可以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加安全性,特别适用于室内外大件物品和重型货物的运输和装卸工作。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选择来到研究院,来到淄博从事研发工作,而不是去汽车企业。王涛说:“特种装备或者更特殊的一些车辆比乘用车更细碎,难度也会高,挑战性更强一些。而且我的家就是淄博的,能在自己的家乡做自己喜欢的事,为这片土地做一些贡献,是最幸运的事。”

“我们这个行业、这个职业其实宽度和广度非常的大,因为本身智能网联汽车就是一个宽广的概念,测试环节又是一个很长的链条。从最基础的像载荷、速度等一些功能性的测试,到我做的这种涉及到代码、软件的测试验证,整个链条非常长,就业岗位也就比较多,无论是专科还是博士,都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我知道很多院校现在也都有设立专门的智能网联汽车的专业。”韩金雨说起自己的职业滔滔不绝。

韩金雨也告诉记者,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的工资相对而言比较可观,“相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我们的收入还是比较稳定的,测试员的月薪从6000到12000不等,差距主要就是看负责的不同部分,技术难度比较高的工资相对也会高一点。”,而除此之外,相对稳定的工作节奏和环境也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的工作一大特点,稳定性高在目前的环境下对于求职者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选项。

据了解,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的发展路径也非常广泛,从基本的测试员可以进阶成为高级测试工程师或测试经理,负责更复杂的项目和团队管理;也可以转型为系统工程师或开发工程师,参与系统设计和开发;还可以进入相关领域的研究岗位,从事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韩金雨和王涛所在的北航天汇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7月,由北京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临淄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共建。主要从事空地协同特种智能网联汽车、无线电能量传输技术、动力电池高效热管理技术、动力电池管理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云端控制技术、智能网联教育车辆级教学培训等研发及产业化。“现在我们这个南区生产基地的年产能可达2万台,能生产智能线控底盘和一些智能网联专用车型,像餐饮售货车、冷链物流车、旅居车、检修车等。”韩金雨告诉记者。

走在车间、园区的路上,周围的无人车辆在各自行驶着,每一种车、每一辆车的背后,都有韩金雨和同伴们的汗水和努力。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苏月鹏张锡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