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向新阶段——2024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发布

2024-06-06 15:36:02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洪敬谱

6月6日,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和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共同发布《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4》(以下简称指数报告)。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100分增长至2023年的267.57分。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9.26%,长三角协同创新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向新阶段。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徐溪红介绍,指数报告聚焦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策源力、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标,构建了包括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研究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评估了2011—2023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进程。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向新阶段——2024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发布

从5项一级指标来看,成果共用指标增幅最大,从2018年的159.24分提高到2023年的409.89分,年均增速达到20.82%。资源共享指标次之,从2018年的197.51分增长到2023年的299.08分,年均增速达到8.65%。增速第三的是产业联动指标,从2018年的182.70分增长到2023年的215.41分,年均增速达到3.35%。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向新阶段——2024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发布

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呈现出三大亮点。

首先,长三角创新人才量质齐升,人才高地不断筑牢。长三角人才总量持续攀升,R&D人员全时当量13年间从73.84万人年增长至198.35万人年,年均增速达8.58%,高于同期全国7.89%的年均增速,占全国R&D人员全时当量近1/3。长三角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以两院院士、高被引科学家、领军人才、研发人员等构成的人才梯队;每万人拥有R&D人员升至83.71人年,显著高于全国45人年的平均水平;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合肥为代表的核心城市持续吸引汇聚科技创新人才,人才空间分布的雁阵格局逐步形成,为长三角协同创新提供强劲动能。

其次,长三角成果共用活跃,技术转移呈现前沿化、多元化趋势。近三年,长三角区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率位居全部指标的第一位,达到332.2%;与2023指数报告相比,长三角区域合作PCT专利申请逆转了下降态势,增长率高达59.5%,位居第三位。

三是长三角科研合作不断紧密,助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长三角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大城市为核心圈层,镇江、徐州、无锡、宁波、温州、芜湖等城市不断趋近核心圈层的长三角科研合作共同体。聚焦材料化学等基础学科和生命科学领域,长三角加速协同开展科学前沿突破,科技创新联合攻关项目加快实施,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经济效益增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