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书评】“以手指月”:评《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

2024-06-06 16:57:10 - 市场资讯

【域外书评】“以手指月”:

评《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

姜 宏

【域外书评】“以手指月”:评《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

《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 1820年代长三角地区社会财富研究》

张晓晶 王庆 著

2022年4月出版

ISBN:9787522700069

对历史中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定量研究绝非易事。当我们考虑到经济史学家所发现数据的可靠性时,找到合适的数据证据(numericalevidence)只是他们面临的最小挑战之一;如果还有人质疑几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否能更新我们对社会的认知,情况就会变得更加模糊。然而,尽管对“量化历史”的研究方法争论不休,但经济史在量化方面的学术进展却是引人注目的。随着越来越多有成就的、年轻的学者投入到历史数据的编制工作,并将其用于国际比较,旧的结论得到修正,新的见解不断涌现。

【域外书评】“以手指月”:评《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

在这方面,张晓晶和王庆的中文专著《传统中国的财富积累与分配:1820年代长三角地区社会财富研究》系统地介绍了1820年代中国江南地区华亭—娄县的经济状况。作为社会史和经济史领域的最新成果之一,这就像一台显微镜,不仅让我们有机会一窥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还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大分流(theGreatDivergence)的根源。所谓大分流,指的是中世纪后欧洲(西北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可能除了江户时期的日本)经济停滞甚至衰退的现象。关于大分流有两个关键问题:首先,虽然早期学者,如黑格尔和马克思,宣称东方“停滞”了数百年,但最近的经济史学家,尤其是加州学派的学者,如彭慕兰(K.Pomeranz)和戈德斯通(J.Goldstone),探明亚洲在19世纪之前的发达程度并不低于欧洲。大分流何时发生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如何对其进行解释,由此也引出了第二个问题——是什么造成了西欧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不同的经济表现?加州学派认为,工业革命和新大陆的发现等偶然事件(contingentevents)刺激了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超越亚洲,而亚当·斯密、马克思和韦伯等经典作家则认为,亚洲的停滞不前是由其社会文化传统和制度僵化等深层原因造成的。

从这两个角度,这部著作做出了特殊而有价值的贡献。它详细编制了1820年代华娄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明清时期,华娄所在的江南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其不仅农业繁荣,非农部门也经历了稳定的发展。加之市场化、商品化进程加快,区域间贸易促进了前现代金融组织的发展。具体来说,两位作者将资产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两类,并逐一讨论了:居民部门的非金融资产(第2章)、政府部门的非金融资产(第3章),金属货币资产(第4章)和金融企业资产(第5章)。他们以白银为计价单位,先对实物(如土地、房屋和流动资产等)计数,然后通过市场价格记录推算各项资产价值。在此基础上,第6章还关注了华娄地区的资产分配。华娄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分配情况得以全面呈现。

基于这些丰富的数据,经济史学家可以更好地探索中国在世界格局(thebiggerpicture)中所处的位置。第7章总结了几个有趣的发现:第一,1820年代的华娄在财富积累方面与西北欧相似;第二,华娄公共部门的财富积累相对较少,这证明了传统中国政府作用的有限性;第三,华娄的经济不平等程度小于西方。通过可靠的量化证据,第8章研究了华娄经济增长的性质和机制。社会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是,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前现代中国能否发展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两位作者否定了这种可能性,认为华娄受到一系列制度和文化劣势的严重制约(包括传统伦理的阻碍作用和强制政府下金融的不发达)。尽管华娄在1820年代的经济繁荣可与西北欧媲美,但在当时的制度和社会文化条件下,它已经到达了极限(第271页)。分析表明,如果没有制度和文化的变革,前现代中国不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当前许多国家都在编制本国的历史资产负债表。而在中国,两位作者正发挥着该领域领军学者的作用。由于探寻不同地区经济表现差异的根源离不开定量数据,因此历史核算方法为推进经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不过,由于用于此类目的的资料不可能与过去的现实完全一致,作者承认(历史)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永远不可能是完整的。这可能是所有经济史学家共同面临的困境。然而,一个著名的佛教故事告诫我们,当和尚告诉你月亮在哪里时,我们要顺着手指指向月亮的方向去看(“以手指月”故事,出自《楞严经》,译者注)。月亮并不在和尚的手指上,而是在手指的方向上。我相信,这本重要的著作就是大分流论争中的这样一根“手指”。

(王庆译,题目根据内容有修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