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未来转型:金融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和变革

2024-06-06 17:50:05 - 毕马威KPMG

金融行业未来转型:金融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和变革

新时期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毕马威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专业服务公司,秉承金融业服务的理念和优势,顺应时代潮流,以创新和变革为己任,在新形势下将持续推动金融服务行业的转型和发展,本文将分享毕马威专家探索金融行业专业服务转型和发展的一些思考。

和其他行业不一样,金融行业有着其行业特殊性,金融的核心问题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金融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仅要像其他行业一样来“管控”风险,更重要的是如何“经营”风险。人类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不确定性,通过金融手段可以优化资源投资未来发展,如何应对金融投资未来的不确定性——即金融风险,就成了金融行业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规则:金融企业的盈利来源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合理“风险定价”,金融风险是金融收益的来源,金融风险无法消除,刻意规避风险,也将丧失金融收益。所以,金融企业的核心也是本质竞争力是金融风险管理,即如何高质量有效率地识别、评估、量化、监测、控制各类实质性金融风险。因此,在探讨金融行业的转型和发展问题时,必须深入思考如何应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转型和发展。

金融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金融行业的转型和发展离不开金融风险管理的转型和发展。金融企业面临的风险各式各样,有“可经营的风险”,即对这些风险精准识别、评估、计量、缓释的基础上合理定价,是金融企业盈利的来源,例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还有“不可经营的风险”,即金融企业必须基于某种规范将其限制在一定范围,往往都有严格的监管和合规要求,例如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反洗钱风险等。当然随着金融业态的不断发展,还有新的金融风险类型产生,例如气候风险、模型风险、AI风险等,关于这些金融风险的定位,业界也在不断探索,尚未完全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

考虑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其他行业的一般规律和逻辑框架,金融风险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和多种驱动因素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厘清这些关联,寻找其内在联系,是金融风险管理领域转型发展的重要思路。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认为必须考虑金融风险管理的多维度驱动因素,与其有机结合,才是未来金融风险专业服务领域的转型发展方向:

金融行业未来转型:金融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和变革

(一)业务和财务驱动的金融风险管理

一般来说,金融行业的前、中、后台和其他类型企业的定义不同,前台是指做营销、做业务,中台是风险管理,后台是财务核算。金融风险管理必须深入考虑金融行业前、中、后台的内在逻辑关联,结合前台业务和后台财务核算才会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金融风险和业务的整合

金融风险是金融企业的盈利来源,脱离业务讲风险,或者脱离风险讲业务,在金融行业都是不现实的,也是违背其规律的。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挑战的持续,金融监管环境的从严,以及银行资产质量的下滑与出险,业务驱动的风险管理转型是近年的热点话题。该项转型的目标,是使得一家金融机构,通过更好的行业研究、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应用信息、产品安排、定价议价、方案制定和落实(服务方案与授信方案)、贷后预警、资产处置等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在同样的市场机会中在成本、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做成其他金融机构“不愿做”“不敢做”的客户和业务;延伸来看,这些能力优势长期发挥在每笔业务中,可逐步形成自身与其他同业机构的整体经营效益差异。如果深度思考这些管理能力提升,每一项都是风险管理与业务能力的融合,每一项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业务条线、风险条线、支撑条线共同努力而实现,这也是近期金融机构整合推动业务管理与风险管理转型的动力。

金融风险和财务的整合

同样,金融行业的财务核算也有其本质特点,金融投资的收益和风险的发生存在天然的时间差,其风险和资本成本的核算,不能只考虑当期已发生的损失,所以,金融行业的财务核算,特别是风险和资本成本的核算,必须和风险管理密切结合,通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的预测和评估达到财务核算的目的。由财务驱动的精细化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

首先是财务成本核算驱动的风险成本准确计量。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对金融行业盈利能力和持续增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机构普遍亟需通过精细化成本核算,进一步引导更科学的内外部产品定价。这将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计量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包括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中的风险调整项方案、预期信用风险损失模型以及风险资本模型建设等。

第二个层次是由财务绩效考核驱动的经风险收益调整后的客户综合收益回报分析。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包括将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作为核心指标,将预期损失和经济资本等内化为效益指标的影响因素,确保有限的资本获得最高的投入产出比例。

第三个层次是由“扩营收、稳增长”的目标驱动的主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利差持续收窄,叠加持续减费让利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需深入研究风险管理工具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应用,建立科学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监控体系,并高效利用套期保值交易加强利差管理和公允价值波动管理,并结合套期会计的实施有效平滑财务报表错配等。

金融行业未来转型:金融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和变革

(二)监管和合规驱动的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还体现在金融的强监管和强合规特征,金融企业的破产和危机,会因为金融风险的强传染性,带来无法预计也较难控制的社会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可能需要支付较大的社会成本,因此,必须通过外部予以强监管约束,在金融企业内部也有着很强的合规约束。从金融行业经营的角度,很容易受当前盈利的驱使,而忽视未来发生的风险,所以,监管机构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各种要求和规范,同时,因为金融行业跟随实体经济的不断演进,所以来自监管和合规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和演进,从而形成了持续不断的、以监管和合规驱动为导向的各类金融风险管理需求。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持续应对监管要求过程中呈现出风险管理的新趋势。

综合性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多元化的监管要求,推动金融机构不仅需要加强传统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更需要构建新兴/专项风险管理能力。例如,经营信贷业务在考虑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同时需要考虑绿色金融风险,线上信贷业务需要同步考虑模型风险、外包风险及合作机构风险等;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在考虑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同时需要重视反洗钱风险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线上资产管理业务需要同步考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风险等。金融机构需要逐步构建综合性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以响应多元化、综合化的监管合规趋势。

强调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与结果并重

监管环境趋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要求金融机构以更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和手段回应各类监管要求,并获得良好的合规成效。一方面金融机构正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进一步升级风险管理体系,提升监管合规能力;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又必需保持合理的审慎,以风险为导向,防微杜渐,确保不在经营中出现重大风险和合规事件。为此,金融机构需构建多部门协同,各防线联动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以获得金融风险管理投入和金融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持续完善监管合规相关的数字化能力

近年来,相关机构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持续完善了对数据的相关要求。EAST以及一表通等一系列监管报送要求,在推动监管科技进程的同时,也将数据及数据质量作为首要关注点,要求金融机构提升收集、管理和运用相关数据的数字化分析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在员工行为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反洗钱、关联交易管理等热点领域,数字化能力和信息科技技术的应用成为提升相关管理能力的必然选项。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一体化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覆盖各监管合规领域的底层数据及系统,实现对于监管合规要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并进一步融合管理需求,适配相关风险管理场景。

监管和合规驱动以保险行业为例

近年来,监管出台一系列政策,给予保险公司更高的自由度及更科学透明的管理,从商车险定价改革到新能源车险新规,从偿付能力二期工程到新会计准则落地实施,从渠道费用管控“报行合一”到分红水平监管窗口指导等,这一系列监管新规都促使国内保险公司正经历从对外落实执行新规要求,到对内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最终反映到业务转型与管理洞见的改革探索阶段。基于监管要求的更新迭代,也对保险公司的运营及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引发了后续更多的机会以及跨部门的合作需要。

金融行业未来转型:金融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和变革

(三)数字化和智能化驱动的金融风险管理

和其他行业一样,科技创新不断驱动金融行业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电子计算机、移动终端、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金融行业能以性能强大、微型化、且成本低廉的电子介质手段存储、传输、处理各类数据,一方面规范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可以利用各种算法深度挖掘海量数据中的规律,通过技术手段替代人工方式来参与到管理的各个环节,替代人去辨识、总结、推理、乃至做出各项管理决策。这一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转型过程,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驱动下的金融风险管理转型和变革,也是金融行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金融风险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数字化与智能化在金融风险领域的应用时是分阶段进行的:前期主要是线上化和数字化阶段,即基于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实施落地,产生了大量的风险管理系统,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资本管理等等,这些系统及时准确地进行风险指标的评估和计量,然后嵌入业务系统中,协助进行管理决策,以及确保符合监管要求。近年来,在线上化和数字化的基础上,随着机器学习模型、图计算技术,以及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发展,金融风险管理正朝着自动化、实时化、智能化、预警化和集成化的方向演进,它不仅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将金融风险管理从事后监督逐步转化为前瞻性分析管理,从而为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和增长机会。

先进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

毕马威在金融风险数字化与智能化领域一直是市场上的先行者,结合我们强大的专业服务能力,开创了一系列金融风险能力为核心的金融管理平台,例如:“四位一体”的智能风控体系,助力银行构建“管理+应用+能力+基础”四位一体的智能风控体系架构,满足不同业务的差异化风险管理诉求;先进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将最新监管指标准确计量后融入金融市场管理领域,帮助前台部门管控风险以及交易新业务;“智能尽调专家”结合数字化、AI技术应用,设计覆盖尽调作业和各智能分析场景的“移动端+PC端”双端解决方案,实现尽调敏捷协同作业;分布式的资本管理平台,不但满足监管的最新要求,同时将资本管理、预测、分析等能力融入业务流程中,帮助银行解决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紧张情况下的资本优化配置问题;将大语言模型应用在风险知识问答,风险指标自动检索等领域,从而让金融风险细节为更多业务人员所知、所用。

总体而言,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推动金融风险管理向更加高效、精准、智能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协助金融机构推动“业务和财务驱动”以及“监管和合规驱动”的落地实施,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和金融环境。金融机构需要积极拥抱这些技术变革,以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金融风险管理转型需要多种驱动因素的有机整合

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提出的各种驱动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探索金融风险管理的转型和发展,以银行业实施巴塞尔协议为例,这项资本管理新规的推出,并不仅仅是监管驱动,也需要积极考虑对银行业务的影响,例如如何改善资产结构和转变业务类型,如何调整风险定价,如何设计新的合同条款等,同时也需要在财务上考虑,例如经济资本的计量和分配,调整风险收益的考核指标等,在这些基础上,银行也需要将资本新规落地成信息系统,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升级要求,这里又有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驱动需求。其实,近期推出的其他监管要求,例如保险行业的IFRS-17会计准则,金融行业的IFRS-9会计准则,都有着相似的多维度驱动的专业服务需求。

综上所述,金融业服务的转型和发展离不开金融风险管理的转型和发展,金融风险管理的转型和发展必须摆脱金融风险单一领域的孤立视角,在金融行业前、中、后台全流程体系下探索金融风险管理的整合解决方案,必须考虑到持续的监管和合规要求的驱动和结合,同时,必须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式落实和推动,确保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先进性,这样才能真正推动金融风险管理在更大更广阔的领域转型和发展。

刘建刚

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reynold.jg.liu@kpmg.com

张楚东

金融业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

tony.cheung@kpmg.com

梅放

风险管理咨询

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frank.mei@kpmg.com

曹劲

金融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jin.cao@kpmg.com

杨权林

金融市场业务和市场风险管理

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david.yang@kpmg.com

宋凯

金融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robert.song@kpmg.com

钱少俊

金融风险管理咨询服务

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richard.qian@kpmg.com

李斌

治理、风险与合规服务

内地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johnson.li@kpmg.com

欧洋

精算和保险风险咨询

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holly.ou@kpmg.com

赫荣科

智能应用服务

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jason.rk.he@kpmg.com

杨眉

智能风控服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may.yang@kpmg.com

王为东

科技赋能咨询服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wayne.w.wang@kpmg.com

金融行业未来转型:金融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和变革

点进入毕马威行业智汇

金融行业未来转型:金融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4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