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年白塔寺药店变身“趣药店”,打造中医药“类博物馆”

2024-06-06 22:01:00 - 新京报

打卡区亮出各种中药材、经典药方,互动体验区展示中药传统技艺,创新成立白塔寺药店文创堂……近日,位于阜成门内大街的白塔寺药店焕新亮相,百年老字号打破了传统药店的固有形式,变身可以零距离体验中药文化的“趣药店”。同时,通过在药店中不定期开展多类型的中医药研学活动,实现药店+“类博物馆”模式。“这也是一次开创式的全新尝试。”北京白塔寺药店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中医药“类博物馆”

始建于1872年的白塔寺药店已有152年历史,其前身是比邻而居的琪卉堂与大和堂。

白塔寺药店历史上曾历经多次重装改造。1953年,琪卉堂、大和堂药店被收归国有,成为中国医药公司北京市公司第二门市部。20世纪70年代末,“国营二门”与西城区药材公司机关在原址合盖了一栋五层大楼,1980年重新开业后正式更名为白塔寺药店。2013年,为配合阜景文化街改造,药店降至两层并重装,彼时修建的“鹿鼎”式明清风格外观也保留至今。

今年的焕新改造,药店在一层设置了中药打卡墙,互动墙上展示出各种药方,不仅可以看到不同药方所用的药材实物,还能扫描二维码观看药师讲解。打破传统药店站柜台的销售形式,变成了开放式货架;药店二层保留开放式中药饮片调剂区和妙应堂中医诊所,创新设立了文创堂,展出冰箱贴、香囊等各类融入中医药文化的文创产品。药店二层还展示出蝎子、蜈蚣、水蛭、土鳖虫等能入药的昆虫,“没想到逛逛药店也能长不少知识,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活的水蛭和蜈蚣。”家住附近的居民刘女士说。

152年白塔寺药店变身“趣药店”,打造中医药“类博物馆”

本次改造还新设了互动体验区,开展各类中医药研学活动。“今天我们带来的是中药蜜丸和中药水丸传统技艺体验。”药师在现场展示中药炮制过程。据介绍,6月3日至9日的研学活动体验周期间,顾客们还能参与中药灵芝盆景、中药团扇、端午香囊等研学活动。

“通过此次升级,我们也开启了‘趣药店’的新理念。”白塔寺药店相关负责人表示,药店希望通过实物展示、零距离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同时在药店中,还将通过不定期开展多类型的中医药研学活动,真正实现药店+“类博物馆”模式,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152年白塔寺药店变身“趣药店”,打造中医药“类博物馆”

老字号跨界频频“出圈”

事实上,近年来,老字号创新步伐一直在加快。北京稻香村月饼体验店、全聚德中轴食礼以及茅台一系列跨界联名产品频频亮相,一些甚至“火出了圈”。白塔寺药店也在积极探索跨界多元经营,开发中药文创产品,中药材(生石膏)印章、四物汤明信片、老处方印鉴卡、中草药系列冰箱贴很受欢迎;白塔寺药店的“耀咖啡”早已成为网红打卡地。5月27日,白塔寺药店推出了首家高端中医养生项目——琪卉妙应堂中医诊所。

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方面,北京市出台了很多政策。

2018年,北京市出台《关于推动北京老字号传承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固本强基、文化弘扬、品牌保护、创新发展、改革增效五大工程。2023年,市商务局联合9部门出台《进一步促进北京老字号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四个方面,提出“十大行动”30项举措,市区两级多部门协同,鼓励从产品服务、技术工艺、营销策略、集合展示等多角度全面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去年10月,发布《关于申报2023年老字号传承发展项目的通知》,支持老字号门店、博物馆等新建或改造;支持老字号开展直播销售等。其中,对老字号企业开展直播销售、直播场景化改造等,最高给予资金支持100万元。

152年白塔寺药店变身“趣药店”,打造中医药“类博物馆”

今年4月份,市商务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实施《促进多元消费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在重点任务中提出“产品服务出圈引流”。鼓励市场主体跨界经营、异业合作,挖掘城市IP资源培育本土消费新品牌。

“老字号的创新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也是老字号长远发展的关键。”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历史上所有老字号没有不创新的。老字号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的领先品牌,根本原因就在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

152年白塔寺药店变身“趣药店”,打造中医药“类博物馆”

他表示,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如老品牌、老技艺、好口碑,但老字号面对的是新生代的消费群体,因此要顺应潮流变化,主动用创新的产品、服务和理念吸引年轻人,不断在创新转型中得以“常青”。他同时强调,老字号的创新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要接轨现代生活方式。“数字化是不可忽略的时代背景,在互联网影响下,能够让一款产品瞬间火爆全国,形成一种抢购风潮。”但制造热门话题要将老字号的独特底蕴、技艺传承与时尚价值融合创新,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在引领消费风尚时,也让老字号“常青”。

新京报记者陈琳

编辑张磊校对张彦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