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做人的基本准则:忠、信、孝、义

2024-06-06 21:33:43 - 民生周刊

文/碧月

一个人若能做到忠诚爱国,以信待人,孝顺父母,慷慨仗义,那在这世间便可坦坦荡荡做人,光明正大做事。

忠、信、孝、义,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亦是立身处世的基石。

夜读丨做人的基本准则:忠、信、孝、义

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在《代出自蓟北行》中写道:“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时局动荡时才能看出臣子的节操,环境不安定时才能看出谁是忠良之辈。

南宋时期,文天祥兵败被俘,狱中多次严辞拒绝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至土牢里劝降,并许以丞相之职,文天祥听后毫不动摇,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唐朝时期,郭子仪奉代宗之命,率领一万兵力来到泾阳,准备击退围攻这里的吐蕃、回纥的三十万大军。唐军刚一到达,就被敌军重重包围。郭子仪单枪匹马去谈判,他的儿子不愿父亲以身涉险,拦在郭子仪的马前,郭子仪坚定地说:“若两军开战,大唐江山危矣,到时我们还有安身之处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准确地定义了家国关系。没有“大家”,哪有“小家”。我们都有不同的人生,有个人的好恶和情绪,但是,我们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

夜读丨做人的基本准则:忠、信、孝、义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言:“小信诚则大信立。”有个叫季布的楚国人,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这便是“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由来。

季布曾在项羽手下作将领,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项羽灭亡后,刘邦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很多人都想保护季布,还有人请汝阴侯縢公向刘邦求情。

刘邦听说了季布的事迹,很是欣赏他“一诺千金”的品质,不仅赦免了他,还任命他做了郎中。

“诚信为人之本。”诚信是为人之根本,唯有根扎实了,才会长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立足于世间。

信,是“讲信任”;诚,是道德概念,要从内心来“守信用”。

无论做人、做事,只有以真诚之心待人,行信义之事,才能在生活工作中更稳地站住脚跟,在人生路上越行越远。

夜读丨做人的基本准则:忠、信、孝、义

“孝,德之始也。”孝顺是道德的开始,是做人的根本。

清代学者王永彬曾说:“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东汉时,齐国临淄有个叫江革的人,幼年丧父,他对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时,他背着母亲逃难,有好几次遇到强盗,想要砍死他,他哭着说道:“母亲年迈,我死了就没人照顾她了,求你们放过我。”强盗们见他孝顺,都不忍心杀他。

而后,他迁居到江苏下邳,靠做零工养活母亲,他自己赤脚做工,母亲的吃穿用度却从不将就。

因为他的孝廉,章帝在位时,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命其为五官中郎将。

《增贤广文》中有言:“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孝顺始终被视为最重要的美德之一,一家人只有以孝为根本,方能托起一个家族的兴旺。

夜读丨做人的基本准则:忠、信、孝、义

《论语·为政》中有言:“见义不为,无勇也。”

汉朝时,有位读书人叫荀巨伯。他的朋友生了一场大病,他千里迢迢地来探望朋友。不巧,遇上胡人来攻城,村里的人全部跑光了,他的朋友劝荀巨伯说;“你赶快逃吧,这里太危险了!”

荀巨伯却说:“我千里迢迢赶来,就是为了照顾你的,怎么能舍你而去自己逃命呢?这样没有道义的事情我不做。”

荀巨伯跟那些胡人说:“我的朋友生了重病,我不忍心弃他于不顾,我愿意用我的性命来换取他的性命。”

胡人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动整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心中有道义的人,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受到他人的尊敬与拥戴。

《论语·里仁》中有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只懂得利益。

重情重义者,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旦认定了,就是一辈子的朋友。这样的人,在遇到困难时,亦会得到他人帮助,渡过难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