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社会只需一成不变,那科技进步的意义何在? 关于上汽大众汽车一厂“关停”的背后
转自:东方汽车
近日,关于上汽大众关停安亭汽车一厂的传闻在坊间以各种形式流传,其中不免也折射出以上汽大众为代表的整车企业转型之痛。而从各方反馈的信息来看,也大可不必悲观相对。
首先,关停不实、何去何从不实
事实上,上汽大众正在加速推进电动化转型。由于安亭基地土地资源稀缺,2018年上汽大众借用原安吉物流的用地,开建MEB新能源汽车工厂。2022年企业将汽车一厂的部分用地还于安吉物流,作为此前MEB工厂的用地置换。
具体说来,汽车一厂不再承担生产功能,但未来将进一步拓展研发中心功能,位于汽车一厂的研发中心二期也已全面投入使用。
原在一厂的生产Polo和T-Cross两款车型,已在上汽大众全国产能基地布局中给予安排,生产正常。也就是说,原先下线第一台桑塔纳的安亭一厂将华丽转身为”E长“。
而在社交平台争议最大的老员工安置方面,汽车一厂的员工在经过相关培训后,已经开始继续支持MEB工厂及其他工厂的生产。但坦言部分员工对于全新的生产节奏,尚在适应期。
其次,急切转型,阵痛难免
谣言止于智者,在破除谣言的同时,我们确实需要正视老牌车企转型的迫切性和遇到的阵痛。
以上汽大众为例,燃油车无疑是其当下的利润主力,但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还要为了所谓稳定而深陷泥潭一动不动吗?不!急需转型。转型的背后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效率之争。
时代变迁,面对后来者居上的自主品牌的强烈攻势,上汽大众需要更加关注效率,尤其是研发、生产的效率和产出。作为企业的重要成员,员工也需要同步转型,需要与企业共同适应市场、适应用户,而不是死守着原来的企业红利觉得理所应当。毕竟产品是企业开发出来的,也同样是企业里各个环节的员工开发、制造出来的。如果员工还抱着进入国企躺平一生的想法,势必被社会淘汰。
将已与时代脱节的老工厂升级为新能源生产基地、原有的燃油车生产线优化整合,既能大幅度提升新能源研发和生产力,又能保证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主力,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当然,在企业转型的阵痛期,企业和员工都会深感辛苦,可是只有经历阵痛,完成转型,才有未来。
重点,转型背后,效率优先
就生产效率来说,MEB工厂作为最先进的工厂,生产效率要远高于汽车一厂。同时由于市场需求变化、排产计划的调整,合班生产也是提升效率的方式之一。而更高的生产节拍和效率,对生产人员的要求更高。对员工来说,是身心考验更是自我提升的绝佳机会。
从研发效率来说,上汽大众将不再满足于德国本土的产品和品牌,而是要基于中国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快速产出。如果始终高投入,还是延续拿来主义,很快就会被中国市场淘汰。也就是说,上汽大众更多的是已经发现了这样的苗头,对研发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首先革自己研发团队的命,才能真正能够产出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
写在最后:一厂变“E厂“,是一个时代的落幕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全新开场。面对已经结束的年代,不必一直深陷怀念情绪不能自拔。就如很多老年人追忆往昔弄堂乘凉聊天的惬意,可那时候没有空调啊!
安亭汽车一厂不再,并不能简单地说是“衰落”,也不能说员工“何去何从”。而是市场需求变化、生产效率提升、研发更关注用户、电动化战略转型等多重因素的结果。老牌车企在经历了燃油车的成功后,在新能源领域确实存在着转型的阵痛,但从上汽大众身上已经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如果不能适应新环境,无论员工还是企业只能被无情淘汰;如果只能接受只一成不变的状态,那社会前进的意义何在,科技进步的动力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