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增超级稻品种16个,“种业芯片”研发带动全国水稻单产提升

2023-07-06 14:04:19 - 界面新闻

近期,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超级稻品种确认工作。根据《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农办科〔2008〕38号),经各地推荐和专家评审,2023年超级稻新增品种16个。同时,因推广面积未达要求,20个品种不再冠名超级稻。目前,经农业农村部确认、可冠名超级稻的水稻品种共129个。

根据《农民日报》的总结,超级稻是指品质好、抗性好、增产幅度大的水稻新品种,中国从1996年组织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称,目前超级稻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0%,已累计推广种植20亿亩。超级稻亩均增产66.3公斤,多个品种百亩片亩产超过1100公斤,有效带动了全国水稻单产水平的均衡提高。

2023新增超级稻品种16个,“种业芯片”研发带动全国水稻单产提升

《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

我国现行超级稻标准为2008年发布的《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对超级稻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农业部通过认定,对达到各项指标的品种确认为“超级稻”。

尽管统一为超级稻大类,但根据不同产区、生育期,各个品种都有其不同特性,在高产之余,也能因地制宜发挥其特性。例如,2023年新确认的新品种中,中组53、舜达135、中组18都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种的长江中下游早稻区种植的早稻品种,但在生育期上却有所不同。

中国水稻研究所抗病育种课题组组长梁燕告诉界面新闻,国家现在在鼓励种植双季稻,即早稻之后种晚稻,因晚稻具有生育期越长产量提升越明显的特点,所以现在会尽量缩短早稻的生育期以给晚稻留出充足时间。

但如何为晚稻留出充裕时间,又尽可能保证早稻产量,是工作难点。早稻作为早生快发的品种,生育期即便缩短一天或半天也会对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中组53生育期相对较长,产量更高;中组18是短型生育期,在实际生产中比前者要短5-7天,产量虽然没有办法和中组53相比,但是可以提前开始收获;舜达135的产量和生育期介于前两者中间。

“比如一个大户有1000亩水稻田,它可以同时种植300亩中组53,300亩舜达135,剩下的种中组18。收获时就形成了早稻的早中晚搭配,”梁燕介绍称。

这样一来中组53、舜达135、中组18三个品种在早稻收获时可以形成早、中、晚时间搭配,帮助讲究效率的双抢阶段形成更好的劳动力配置,以达到产能和产量的更优化。

记者同时注意到今年的超级稻名单中,有20个品种因推广面积未达要求而被取消冠名。事实上,育种后的推广工作仍然是超级稻的要点。

根据《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品种确认为超级稻后3年内年生产应用面积无法达到30万亩的品种,会被退出超级稻品种冠名。

“一个新品种育成以后,仍有太多工作可以做,有时为了把新品种更好地应用,甚至会投入超过在田里的时间、精力、成本,”梁燕表示:“比如我们从2009年就已经开始运作的中早39,目前依然是全国推广面积前10的超级稻大品种。虽然它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对土壤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但也存在不抗恶苗病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推广过程中,一直宣传其正确处理方式。现在通过帮助农民正确浸种、药处理等,已经将它的薄弱之处掌握在可控制范围。”

由此可见,科研结果的实际应用效果也是超级稻的考察标准之一,这也是为了促进大品种超级稻的产生。种业公司与科研机构共同育种的现象也颇为常见,在2023超级稻品种名单中,就出现隆平高科与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共同育种的多个品种。

目前,我国种业概念A股上市公司主要包括隆平高科、神农科技、荃银高科、丰乐种业、大北农、敦煌种业等15家。超级稻及杂交水稻方面的成果也为部分企业带来业绩方面的收益。

隆平高科具有杂交水稻方面的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杂交水稻晶两优534、晶两优华占、隆两优华占蝉联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前三位。

作为水稻行业龙头,隆平高科2022年水稻种子销售收入达到35.52亿元,同比增长9.65%,占总营收87.12%。其中,杂交水稻种子销售收入为28.67亿元,同比增长10.13%,占水稻种子销售收入的80.69%。

2022财年,隆平高科实现营业收入40.77亿元,同比增长9.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增长10.29%。企业表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大了水稻种子研发投入,提升了品种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了出口收入的增长。

2022年水稻营收占比为45.2%的荃银高科,在上一财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4.91亿元,同比增长38.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38.05%。

企业表示,营业总收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系公司紧抓市场机遇,研发创新成效显著,主推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品种市场表现优良,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2023年农业一号文件再次将种业振兴作为重要纲领,种业突围、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利好为企业及学术机构的水稻育种、农业科研提供支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高芸、钟钰在《农民日报》发表分析文章称,在粮食产能再上千亿斤台阶较以往难度更大的客观情况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表明了我国守好三农基本盘,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的信心和决心。种业攻关、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为推动粮食产能的关键方面之一,再上千亿斤台阶总体依然乐观,科技、机制和模式的作用将愈加凸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