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 回首激情燃烧的“自研时代”

2024-07-06 05:50:20 - 媒体滚动

转自:沈阳晚报

筚路蓝缕 回首激情燃烧的“自研时代”

筚路蓝缕 回首激情燃烧的“自研时代”

筚路蓝缕 回首激情燃烧的“自研时代”

1969年7月5日,歼8的成功首飞,创造了半个世纪捍卫中国领空的传奇。自此,这型寄托了中国人的热望,见证了航空人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战机,把新中国航空事业从“仿制时代”带入“自研时代”。2024年7月5日,是歼8首飞55周年。我们再次回望那段艰难的历程,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肩负使命 新机开启“自研时代”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空军大量装备歼6飞机,其属于超声速第一代战斗机。当时很多发达国家的空军已经相继装备了以两倍声速、导弹攻击为特征的第二代战斗机。为缩小差距,沈阳所和沈飞(原国营112厂)的广大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摸底、吃透工作,负责歼8飞机设计的总设计师黄志千于1964年提出了新机设计改进方案。

在征求了各方意见后,黄志千修改并最终确定了歼8飞机总体方案。歼8飞机采用机头进气、大后掠角薄三角机翼、下平尾的外形布局,装两台涡喷7甲发动机,飞机实用升限达20000米,最大平飞速度达到2.2马赫,基本航程1500千米,最大航程2000千米,最大爬升率达200米/秒。飞机安装经改进设计的空空导弹和航空机炮,安装搜索距离较大的雷达。

1965年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正式批准新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并命名为“歼8全天候型高空高速歼击机”。

英雄谢幕 赓续航空报国精神

在歼8飞机方案被中央军委批准后的第三天,黄志千乘坐飞机赴西欧考察,因飞机在埃及首都开罗地区上空失事而遇难。黄志千牺牲后,歼8飞机设计的技术工作由沈阳所副所长叶正大负责。

沈飞从196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研制歼8飞机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在总工程师高方启的领导下,由罗时大、徐培麟、薛德馨负责歼8飞机的技术协调和生产准备工作,并制定了歼8飞机工艺总方案。

由于多年超负荷工作,高方启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当时歼8飞机的试制采用了新的工艺协调方法,缩短了生产周期,且后来用全机11400多个零件和1200多项标准件装配成的100多个组合件、部件及整机,均一次装配成功,比仿制机种进行得还顺利。可是,在为歼8试制而奋斗的过程中,高方启被疾病夺去了生命,终年51岁。他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地叮嘱:“战备第一,一定要搞好歼7、歼8飞机……”

艰难研制 歼8终得凌空展翅

歼8飞机的研制是在曲折与艰难中进行的。歼8飞机初期的试飞在112厂进行,但112厂的飞机跑道只有2000多米,无法满足歼8飞机的试飞要求。为此,112厂在上报申请得到批准、并向农村征集土地之后,开始延长试飞跑道,空军工程兵承担了跑道的设计与施工任务,历时8个月竣工。1969年6月29日,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认真听取了设计人员、112厂参试人员和试飞员的意见,排除了反对试飞的各种杂音,做出果断决定:7月5日,歼8飞机上天!

1969年7月5日清晨,一架银灰色的歼8飞机停在112厂试飞站停机坪上,展翅待飞。9时30分,试飞员尹玉焕驾驶飞机进入座舱,进行抬前轮高速滑行,并报告说“飞机滑行情况良好”。于是,曹里怀当机立断,命令放飞。两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歼8飞机平稳地离开跑道,直冲蓝天。歼8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通场后,徐徐下降,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首次试飞圆满成功!

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12厂在0001架歼8飞机的机头两侧,喷上了“6975”的编号。歼8飞机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自行设计制造歼击机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不惧危险 试飞排障消除隐患

当时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薄弱,基础理论和地面试验设备均不足,想解决问题,只能上天试飞。由于歼8的弹射救生系统远远还不够完善,在摸索前进的试飞路上,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而当时承担这一重任的就是我国“科研试飞英雄”滑俊、王昂领衔的英雄试飞员群体。

1978年6月,王昂驾驶歼8进行高空加力边界试验,飞机在高空时突然双发同时停车。12000米的高度里他连续3次轮番起动发动机失败,转眼飞机就跌落到近3000米高度。王昂毫不慌张,迅速把油门拉到停车位置,转向机场。同时报告指挥员,一边作就近机场迫降准备,一边不放过最后的处置机会。终于,第六次尝试时,发动机起动成功,这时飞机距离地面仅有1500米。王昂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飞机,取得了歼8飞机无动力情况下在高、中、低空中的准确下滑率。地勤人员也根据王昂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原因,消除了隐患。

1978年5月,为彻底解决歼8在跨声速时机体强烈振动的问题,总设计师顾诵芬三次乘坐歼教6飞机在空中仔细观察歼8。当时他已经年近半百,每次飞下来都大汗淋漓,但他由此判明了气流分流区,找到了导致飞机振动的根本原因,最后采取局部修型以消除气流分离的方法,彻底解决了这项技术问题。

顺利定型 歼8开始装备部队

为满足歼8飞机批生产的需要,早在1974年7月,当时的112厂就组织进行了歼8飞机生产线改扩建工程。截至1979年底,歼8飞机小批生产改扩建工程建立了若干条新工艺生产线,经实际生产使用的考验,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为顺利转入批生产,沈飞对部件车间进行了调整,撤掉了部分老机型生产装配型架,将歼8飞机调入主生产线,使歼8飞机的生产由原来一个专门的试制车间承担全部装配任务,扩大到主生产线上的4个装配车间进行生产。经过建设和改造,歼8飞机达到了批生产的水平。

1980年,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8白天型飞机设计定型。1986年2月2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歼8白天型飞机生产定型。自此,部队开始装备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

随着装备建设发展,我国在歼8飞机基础上改型设计生产了歼8系列战机,该系列飞机在装备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后,成为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主力机种之一,在保卫祖国疆场与维护国家领空领海主权与安全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中国航空工业已迎来井喷式发展,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那些为了研制战机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在航空强国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宏伟

航空工业沈飞供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