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共和国卫士致敬的赞歌——读《云朵上的爸爸》

2024-07-06 07:00:00 - 媒体滚动

转自:光明网

作者:陈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主任)

《云朵上的爸爸》是胡继风的现实题材儿童文学长篇新作,故事以吉林省为背景,用儿童视角讲述了长白山脚下军营里军人、烈士、烈属的感人故事。全书以小主人公思念牺牲的爸爸、渴望与爸爸相见为主线,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感人至深的情节向读者阐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初心和使命。书中讴歌了军人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烈属,尤其是烈士子女的深切关照,是一首向共和国卫士深情致敬的赞歌。

这部作品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在于给读者、作者和出版者带来了三个层面的思考。

第一,重点关注儿童图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导向。我国自2024年1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对儿童文学的现实性和时代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关注对爱国主义教育精神的宣导。《云朵上的爸爸》是主题出版作品,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本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第二,写作角度贴近儿童,善于制造悬念,避免主题创作的平铺直叙,更容易让孩子们读进去。主题写作涉及儿童性、文学性、时代性和思想性等诸多方面,这对作家是一种综合考验,对作品的完整性有很高的要求。关于英烈、模范等题材的主题出版物已经出版过很多,但《云朵上的爸爸》最大的特点是贴近儿童,从家庭生活的角度切入,代入感强。书中讲述了主人公翔翔在知道军人父亲为了救战友而牺牲的事实之后,回忆自己是如何被善意隐瞒并快乐成长的故事,这样的叙述方式很容易让看到这本书的孩子们读进去。

其实这种写作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在我国的亲情文化里,“少年丧父”是人生大不幸之一。对于别人来说,小主人公的父亲是值得敬仰的英雄,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亲是撑起自己整个童年的半边天。父爱的缺失、父亲的缺位,孩子对父亲在精神上的思念和依靠,将在情感上影响人的一生。如何将孩子对父爱的呼唤、依恋,甚至是内心的伤痛有节制地表现出来,在文学写作上颇有难度。本书作者胡继风在这方面付出的努力,值得学习、称赞和尊敬。他在文中设置的最大切口是隐瞒,把孩子回忆中的怀疑作为调动,将悬念和张力表达出来,形成一种对峙或者矛盾,而这种张力的处理,让故事更有悬念,并且产生出推动故事发展的力量,这种不断的回忆比平铺直叙的写作更有挑战性,也更加有助于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三,作品调度有方,注重细节处理,符合儿童阅读特点。父亲的牺牲,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无法排解的深切伤痛,但因为面向青少年书写,主题应当积极昂扬,所以作者行文哀而不伤,情感克制,细节处理得当。例如,当书中的奶奶和妈妈表达悲痛时,都会避开孩子默默流泪;翔翔从小就没见过父亲,即使见过也都是在还没有记忆的时候,于是妈妈、老师、邻居一起为孩子编织出父亲的形象,让孩子感知到父亲的爱是温暖热烈的;还有书中通过“竺爸爸”打电话的细节,构筑起父亲存在的真实感,也让故事更加完整、可信。作者调度起方方面面的考量,把文中的细节处理得非常精彩。

这部作品从追寻、追问父爱,到社会层面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普遍关爱,最终上升到讴歌军人与祖国、人民与祖国、人民与军人,不仅跳出了儿童文学的格局,从服务孩子成长,上升到爱国主义教育,更服务了国家的文化、思想教育战略。书中反复打磨的细节、精心构思的故事,无不显示出从作者到编辑、出版者,再到研究者,都是在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倾尽全力。基于这些初衷,这部作品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故事文本。

向共和国卫士致敬的赞歌——读《云朵上的爸爸》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06日 12版)

[责编:邢彬]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