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官宣,青岛又接国家任务

2024-07-06 10:01:00 - 界面新闻

青岛再度亮相国际舞台。

7月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举行,青岛出现在“阿斯塔纳宣言”之中:成员国认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市为2024年至2025年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有利于挖掘本地区旅游合作潜力,进一步加强文化合作。

青岛在国际上有多了一个新身份: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阿斯塔纳宣言中,青岛是唯一一个被点名的中国城市。

当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在本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青岛主办绿色发展论坛、妇女论坛,欢迎各方积极参与”。

从写入宣言、增添新身份,到承办相关活动,表明在国家开放大局中,青岛地位继续上升。再者,这些“国家任务”背后,也暗含着对青岛的新期待。

于城市而言,是利好,是动力,也是压力。

上合组织官宣,青岛又接国家任务

1

不得不说,自从2018年上合峰会在青岛举行之后,国家给了青岛很多机会。

以历史的眼光看,2018年的峰会是青岛开放与发展的重要节点。此后,青岛一步步向中国最前排的开放城市靠近。

首先,是收获了梦寐以求的开放平台。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之后,其重大成果——上合示范区很快落地。上合示范区由顶层推动建设,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如今,上合示范区已成为青岛乃至山东最高层级的开放平台。

其次,搭建了与世界一流企业交流的平台。青岛借峰会东风,顺势举办了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峰会级别很高,由商务部和山东省政府举办。

这一峰会,已成为传递中国政策和信心的舞台。今年,中央多次提到稳外资。7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主持召开外资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准确把握当前引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做好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

作为集聚全球一流企业的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以及观察中国政策动向的窗口,作用和重要性无疑会进一步凸显。

所以,将于8月27日至29日举办的第五届峰会,关注度非常高,“高举高打”的可能性极大。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已有430名跨国公司嘉宾确认参会,包括境外企业全球总裁级21人、副总裁级34人。

去年的峰会共洽谈推动签约外资项目194个,总投资约206亿美元,规模超过历届峰会。

且不说通过峰会落到青岛多少项目,单是能办起如此规模的活动,就是成功的城市营销。

不仅如此,2018年至今,多个重要的外事活动也安排在青岛。

2022年8月9日,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山东青岛同来华访问的韩国外长朴振举行长时间会谈。当时,这是韩国新任外长朴振首次访华,也是韩国新政府上台后首个访华高级别团组。

2023年7月3日,2023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在青岛举行,发出了中日韩合作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明确信号。本届论坛是2020年以来首次线下举办,也是时隔4年再次在中国落地。

一系列国家主导的活动在青举办,是对城市最好的推介。

上合组织官宣,青岛又接国家任务

2

国家选中青岛,应该有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之外再打造其他城市名片的考量。

近年来,高级别活动的举办地,明显向多个城市分散。除了青岛,杭州、西安、厦门、成都等地都承办过大活动。各个城市都有出圈、出彩的高光时刻,展现了大国的风采。

之前,因地理之故,青岛对外开放的重点是日韩。现在来看,上合已成为国家希望青岛开拓的重点方向。

这几年的上合组织峰会,多次出现青岛身影,赋予青岛的任务越来越多。

2021年9月17日,中方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宣布,将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该学院就在青岛。

加上刚刚宣布的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青岛已落地三大板块“上合元素”,涵盖经济合作(上合示范区)、教育交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文化旅游(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等方面。

旅游和文化合作是上合组织框架内的重要合作领域。作为多样文明的沃土,上合组织国家拥有近150处世界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占全球超40%的人口,为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无限可能。

作为海滨城市,青岛的旅游本身具有一定优势,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城市本身,均有国际知名度。而且,前期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交往比较紧密。

数据显示,青岛市在上合组织国家的国际友城达到15个城市,还与俄罗斯莫斯科市等7个上合组织国家的11个城市和地区签署《上合组织国家旅游城市合作机制倡议》。根据倡议,各城市将在旅游管理部门间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定期对城市间旅游相关事务进行对接协调,每年组织开展城市间旅游交流活动。

如此一来,青岛具备尽快推动与上合组织国家城市文化交往的基础条件。

上合组织官宣,青岛又接国家任务

3

当然,完成“国之重任”,需要攻克一些难关。

最主要的是交通。由于地理位置缘故,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距离远,旅游主要靠空运。目前,青岛国际航线的数量尚不够多。

今年5月青岛机场曾透露,截至目前共开通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20条,通达中国港澳台、日韩、东南亚以及欧洲、澳洲等国家及地区。

其中,前往上合组织国家的航班较少。去年9月山东省内首条直飞尼泊尔的客运航线——青岛至加德满都航线正式开航。媒体报道中称,这是青岛机场今年以来继莫斯科、迪拜之后通航运营的第3条上合客运航线。由此可见,航线比较稀缺。

航线少与民间交流不够多有关,趁这次机会,青岛应该考虑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最起码多开通一些航线。

此外,政府交流之外,如何对各国的旅游市场进行市场化开发,也需要破题。说实话,单凭青岛一己之力,难以完成。估计,需要进一步的推动举措。

最后说一点,现在的城市要真正在国际上建立响亮名声,重大活动和政策是助推剂,自身实力才是硬支撑。

比如,近年来频频出圈的杭州,重大活动背后讲述的一座城市世界级的互联网产业的故事。在讲好城市故事方面,青岛可以借鉴,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