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首批安置房首块地下室顶板浇筑完成

2024-07-06 20:34:21 - 环球网

来源:环球网

广州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首批安置房首块地下室顶板浇筑完成

近日,经过15小时的连续浇筑,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中交四航局)广州黄埔区下沙社区珠江村旧村改造项目7#地块地下室首块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顺利冲出正负零,标志着该项目首开复建区正式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安置房建设按下“加速键”。作为中交集团首个广州核心区域的城市更新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利用广州第二CBD的区位优势,带动周边的城中村改造,形成黄埔鱼珠片区珠江高质量发展带极具代表性的高品质人居典范,带动黄埔区乃至天河东整体居住品质提升,推动广州市区域经济发展。

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位于广州海丝城鱼珠片区的老黄埔核心区域,同时地处珠江高质量发展带中部片区,由中交四航局投资开发,总投资额超90亿元,采用“股权收购+旧村合作改造”合作模式,合作内容包括村民及集体物业复建地块建设,基础设施及公建配套建设,融资地块开发销售运营等。项目改造范围约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将完善学校、养老等城市功能服务配套,实现人居品质跃升,同时将充分利用珠江生态优势,塑造岭南风格特色空间场景,展现岭南水乡韵味。此外,结合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还将打造成为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为广州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首开区基坑面积为1.7万余平方米,共四层地下室,开挖深度达15.95米。中交四航局珠江村旧改施工项目部负责人王盼介绍:“自2023年10月15日打下第一根围护桩,项目团队全力克服施工期间近半数时间降雨带来的困扰,安全高效推动各项工作,实现了72天完成1940根搅拌桩、409根咬合桩、58幅地连墙等组成的围护结构施工,15天完成5万立方米土方外运,7-3区域89天完成四层地下室结构并冲出正负零的建设速度。”

技术先行,保障施工安全质量

位于黄埔港片区的珠江村,临黄埔港大码头、中码头,隔江与长洲岛相望,历史文脉延绵600余年,坐拥蒲氏宗祠、李氏宗祠、万昌梁公祠,多姓宗氏和谐聚居,是典型的岭南水乡村落。自开工以来,中交四航局项目建设团队便在保护珠江村历史人文的前提下,把又好又快建设拆迁安置房作为推进“回迁提速”的前提和基础,紧抓安置房项目进度和质量。

项目首开区施工区域南临珠江和地铁,场地表层土壤以下淤泥质土厚达9米,地质条件复杂,给项目围护桩施工和土方开挖带来极大挑战。中交四航局施工项目部积极组织专家及技术骨干进行攻关,优化围护桩施工工艺,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混凝土内支撑,减小基坑变形影响。同时,通过优化槽壁加固单轴搅拌桩方案,保证槽壁垂直度,采用防绕流止浆铁皮、特制钢丝刷刷壁、超声波检测等多种手段来保证地连墙接头的施工质量。

由于地质松软,机械无法正常行走作业,甚至有沉陷风险。项目创新团队利用钢护筒改造为“降水井”,在1200毫米钢护筒上开设排布均匀的过滤孔,使基坑内土体水分通过井壁土工滤网渗入降水井管过滤孔中,流入降水井管内后,再用自动抽水泵排出,有效改善场地承载条件。项目团队还研发钢筋笼抗浮装置,解决了空桩过长易引起钢筋笼上浮的问题,确保了混凝土超灌量的控制,保证工程桩的施工质量。通过改传统连续施工为分区分块跳仓施工,解决了场地狭小、难以一次性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难题。

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

珠江村旧改项目安置房建设,直接关系到数以千计回迁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是当地百姓翘首以盼的民生工程。作为驻粤建筑央企,中交四航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根据设计规划要求倒排工期,调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负责现场工作,全方位协调各工种、机械设备及相关建设资源,努力克服连续长时间降雨给地下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宜居新社区,为当地人民群众造福。

中交四航局黄埔珠江村旧改项目总承包部负责人李建堂表示,“项目推行安置房‘阳光建管’,把群众参与贯穿安置房工程建设、竣工验收、摇号选房全过程。项目团队将加快推进报批报建等前期工作,持续守好安全环保和合规管理底线,全面筑牢安全生产屏障,安全、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旧改标杆,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广州港城融合范例’。”

为保障安置房建设进度,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及工人实行两班倒施工,先后进场各类工种累计达1000余人,同时将基坑支护施工、土方开挖、防水施工、基础底板及地下室结构施工等分区分序推进,保障现场多道工序穿插进行。

项目充分发挥先进引领示范作用,在推进过程中,中交四航局旧改施工项目部党支部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杨东介绍:“项目部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制定关键节点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党员和青年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工艺和技术创新攻克了一系列施工难题。”在咬合桩施工过程中,由于传统咬合桩施工需要钻除咬合部分的素桩混凝土,不仅造成混凝土材料的浪费,钻孔过程中还出现偏咬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项目党支部牵头党员、青年设立攻关课题,历时2个月,自主设计研发出新型接头管装置,并提出了一整套施工工艺。该装置对传统钢护筒进行了改进,并通过弧形钢板等组成的接头管装置避免了咬合部分的混凝土浇筑,直接减少了混凝土材料成本,不仅大大降低咬合桩整体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且施工工艺简单。预计,在项目的后续施工中,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节约超过六千立方米的混凝土。

随着项目建设迈入“快车道”,这一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传统岭南村落正在加速向江岸明珠蝶变。中交四航局将勇担央企责任使命,全力打造黄埔内湾的标杆示范,打造政企联动的安居工程、岭南水乡的文化名片,为广州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