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2024-08-06 06:31:12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于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必须深刻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牵引带动作用,尤其要深刻把握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丰富理论内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要义是市场化能级跃升。市场发展程度提级是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重点,实现要素市场高效流通,是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必须聚焦畅通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持续发力,让要素充分发挥活力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紧迫任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打通束缚发展的堵点卡点;需要依托高标准市场体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通;需要构建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带动。同时,实现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一目标,也只有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紧密互动中才能实现。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逻辑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功能协调关系,是贯穿经济体制改革的鲜明主线。为此,需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政府职能和行为模式的变革,实现对市场经济的宏观治理。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抓手是推进高水平开放。相比过去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和要素型开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以内需为主要驱动力的全球化战略,也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的制度改革。要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要素开放与制度开放、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均衡关系,以有效对接全球通行规则、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为着力点,有序拓展开放领域。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标志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遵循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原则,构建三次分配协调互补的制度体系,合理加大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调节机制的政策力度,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向中低收入者倾斜,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在不断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探索中逐步实现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

破解深层次制度障碍,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必须深刻认识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破解深层次制度障碍、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把握以经济体制改革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实践要求,将诸多环节、不同层面的改革举措同发展动能增强、效率提升、质量变革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以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守护经济发展根基。“两个毫不动摇”体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柱。必须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同时要让民营企业在有力制度保障下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以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畅通经济发展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市场体系的提质升级更好参与经济全球化。要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布局改革,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方面改革攻关,形成超大规模市场竞争优势,集聚全球资源,将完善强大的市场功能作用于经济发展质效提升。

以突破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型障碍提高经济发展质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效的关键依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在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难点背景下寻求突破。加快构建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数据要素基础制度适配性、切实加强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加大对鼓励全面创新基础制度的支持力度,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以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确保发展可持续。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经济体制改革要进一步丰富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探索完善推广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的市场化政策措施,用好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持续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以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经济发展营造有利环境。面对全球治理体系和经济全球化规则深刻变革,要通过深层次开放体制机制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全新开放制度优势;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动态调整贸易结构,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以筑牢安全监管防线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经济安全能力,科学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类经济风险和挑战,构建涵盖产业安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金融安全等重点领域在内的经济安全保障体系。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探索推广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要聚焦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以健全金融监管权责一致的风险处置机制和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为主攻方向,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