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沿江化工企业说“不”的常州,现在怎么样了

2024-08-06 10:51:05 - 媒体滚动

精彩抢先看

“壮士断腕、刮骨疗伤”

2020年起

江苏常州高新区将“手术刀”

对准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

通过国土空间生态整治

沿江生态环境加速修复

低效企业加快转型

现代化产业园区

美丽乡村拔地而起

从“工业锈带”到“生产、生活秀带”

再到“生态绣带”

常州正以整治“小积分”

兑换“三生空间”转型大礼包

以绿色身姿

跻身“新能源之都”最前沿

关键词:长江大保护、沿江国土空间生态整治

本文字数:3200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李畅家住江苏省常州市高新区魏村街道,离家不远的长江边上,有一片空闲了好久的土地。这是他和小伙伴们的“乐园”,以前总在这里玩耍嬉闹。

“听说这里本来要建厂子的。”李畅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逆风而上”的江边项目,被戛然叫停。而这片9366亩的土地,也在翘首企盼的重生中,蹚过了命运多舛的十年。

在当地百姓看来,这里潜力无限:长江下游水面宽阔,不仅是优质的水路货运港,还能哺育万亩良田。“放着这块地不用,我觉得很可惜。”李畅说道。

时间来到了2023年,常州市高新区复制沿江国土空间生态整治经验,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力求物尽其用。如今,在李畅和小伙伴们的“乐园”里,第一批播种的大豆种苗叶片饱满鲜嫩,绿意葱葱。

从“工业锈带”到“生产、生活秀带”,再到“生态绣带”,站在这里放眼江边,高新区正以整治“小积分”,兑换“三生空间”转型大礼包。

壮士断腕,对沿江化工企业说“不”

长江常州段位于高新区,岸线总长25.8公里,虽然长度在全省沿江城市中最短,但却是功能布局最全、化工企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安全隐患,一触即发!这个一度聚集常州近半数重大工业危险源的沿江区域,成为掣肘当地保护与发展的短板。如何实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时间再往前推。2020年起,高新区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将“手术刀”对准了沿江化工企业——

分批推进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安全有序关停和拆除,共签约关停化工生产企业49家,累计安全拆除41家,腾退土地超3000亩;

有序统筹试点时间的紧迫性、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的长期性,积极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双调查,完成18家企业土壤污染调查;

有效统筹“岸上人工修复、滩涂自然修复”,沿江生态空间规模达到4.57平方公里,实现1.87平方公里的增量拓展,种植乔灌木5.3万余棵;

物种多样性显著增强,2023年长江常州段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相比2022年增加16%……

对沿江化工企业说“不”的常州,现在怎么样了

生态价值转换,最终落脚点在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今的滨江渔港码头,没有了往日因化工企业而来的船舶机械的轰鸣熙攘,取而代之的是水清岸绿的旖旎风光。

常州沿江经济也由此转型重生。去年,当地滨江经济开发区化工生产企业产值达530.9亿元,实缴税金21.4亿元,连续6年入选“中国化工园区30强”。

“今后,常州高新区将强化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引进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低碳产业项目,以更大力度‘砸笼换绿’‘腾笼换鸟’,以绿色身姿站上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最前沿。”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局长薛学虎说道。

规划先行,对空间布局谋“合”

初战告捷,得益于高新区在“多规合一”改革基础上,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下的国土空间优化新路径。

“我们从实际出发,提出构建‘沿江1+5规划’体系。”薛学虎介绍,目前已形成的一个统领性空间布局规划,以及空间、生态、产业、交通、风貌等5个方面专项规划,有效支撑了长江常州段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常州市高新区魏村长江岸线南侧,入眼皆是盎然绿意。但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家空调铜管加工企业,一路之隔就是常州市自来水厂。

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滨江中心所所长丁国松介绍,这家企业是当地利税大户,各项手续齐全,但为了水源保护区安全,对企业做了易址搬迁。原址的70亩土地,拆除厂房后打造成为绿地公园。

按照“沿江1+5规划”,常州自来水厂以东至港区大道的沿江一公里范围内,都将建成滨江生态景观带,除了绿化景观,还将打造市民滨江亲水空间。

对沿江化工企业说“不”的常州,现在怎么样了

在薛学虎看来,谋划沿江地区“西绿东优”格局,从5个维度指引常州沿江地区绿色发展路径,是“沿江1+5规划”的价值所在。

——空间转型迈向产城融合。探索有限生态容量的有效配置,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建设规模和用地结构,促进城市提质、产业增效,推动“城—江”“城—港”关系重构、产城深度融合。

——生态转型迈向绿色示范。精细化调整长江岸线利用,保育生态岸线、优化生产岸线、预控生活岸线,引导产业腾退复绿,完善滨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沿江优美风光带。

——产业转型迈向多元高效。探索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常州沿江地区产业转型方向,破解“化工围江”,促进产业环境优化。

——交通转型迈向枢纽门户。做好重大交通设施预控,优化港口布局和港口用地配套,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支撑拥江枢纽门户的打造。

——风貌转型迈向宜人滨江。突出景观节点、地标建设、视线通廊、高度分区、城市色彩等引导,促进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和谐统一。

在此基础上,高新区优化园区载体空间布局,11个项目755亩用地完成指标调剂置换,8个项目758.9亩用地通过市级验收,实现了绿色增量、发展增量。

与此同时,高新区聚焦“东方碳谷”“创新药谷”产业集群,推动33家企业高质量转型,建成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科创载体,以“量退质进”有序优化沿江产业用地布局,提升产业园区空间布局集聚度。

现如今的滨江亲水岸边,工业嘈杂之音全无。江水轻拍,风声、水声、孩童嬉闹声声声交织,宛若一首动听的旋律,演绎着自然和谐的生态乐曲。

春江街道东海社区居民周太光见证了这几年的变化:“我们经常来这边散步,现在这里草木郁郁葱葱,生态整治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

对沿江化工企业说“不”的常州,现在怎么样了

敢于尝试,对整治改造求“新”

厉兵再战,生态整治的“利剑”,正磨刀霍霍、跃跃欲试。

李畅和小伙伴们的江边“乐园”,有了自己的名字:孟河镇及魏村街道沿江片区国土空间生态整治项目。整治项目如何实施,变成了让政府部门挠头的难题——项目区内既有高低不平的土坡、洼地,又有现状耕种的农田,还有局部形成的汇水坑塘以及低效、闲置存量建设用地。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有了之前的沿江生态综合整治、推动区域生态修复的经验,薛学虎首先想到两个字:复制。

2023年以来,常州高新区复制沿江国土空间生态整治经验,全面梳理地块现状、规划、审批情况,以“农田+良田”为目标,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推进生态整治。

对沿江化工企业说“不”的常州,现在怎么样了

无人机、推土机、播种机的“上下翻飞”之中,地块一期工程西北侧2200亩的土地整理工作如期完成,平整土方175万立方米,新建沟渠约9850米,播下的种苗正节节攀高。

“整个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紫金山路为中轴的约7000亩集中连片耕地,批而未供用地盘活后将形成土地利用计划、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1800亩,为高新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空间支撑。”薛学虎说。

从土地生态整治的局部一点,到“危污乱散”整治试点的全局一面,在多元化的开发利用模式滋养下,高新区宝贵而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散“金叶”、开“金花”、长“金果”。

在高新区薛家镇西侧,有一家成立了20多年的维尔利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区年度工业企业用地调查评价中被认定为A类优质企业。而位于该公司东侧的同鑫金属制品公司,因生产近乎停滞、效益低下,不符合环保要求,被认定为C类淘汰类企业。

A与C的博弈之间,是政府对低效用地盘活成效的考量。在高新区政府的搭桥引线下,同鑫公司同意协议收回,腾退低效土地,原址改由维尔利公司增资3亿元开发建设总部项目。

对沿江化工企业说“不”的常州,现在怎么样了

“通过对该地块进行‘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13亩,实现土地复合利用,容积率提升约10倍,亩均税收跃升近千倍,一宗低效用地摇身一变成为区内高效地块。”薛学虎介绍,该项目也因此成为常州市地均投资强度和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利用程度“冠军级”的总部经济项目,树起了全市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的标杆。

生态空间加速修复,低效企业加快转型,现代化产业园区、美丽乡村拔地而起,在自然资源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常州市高新区正越走越宽。

对沿江化工企业说“不”的常州,现在怎么样了

对沿江化工企业说“不”的常州,现在怎么样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