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按键伤人”,来看国家出手,如何精准治理网络暴力

2024-08-06 16:16:18 - 红网

红网时刻新闻8月6日讯(记者徐丹实习生康莎莎)近日,抖音安全中心对涉奥运会相关内容进行排查与治理,累计清理违规内容3.8万余条,对445个存在拉踩引战、网暴诋毁、无底线炒作运动员等行为的账号,视违规情节严重程度,予以阶段禁言甚至永久禁言处置,严厉打击了网络暴力、网络造谣等行为。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漫不经心的“一人一句”,经过互联网的发酵,往往就会将网民的“声浪”变成毁天灭地的“巨浪”。文明需要呵护,网络不容暴力撒野。《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8月1日施行,国家出手,反应出治理网络暴力的刻不容缓。网络暴力如何界定?如何演变而来?法如何能够“责众”?这都成了当下需要深思的问题。网络暴力如何界定?《规定》所称的网络暴力信息,是指通过网络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个人集中发布的,含有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煽动仇恨、威逼胁迫、侵犯隐私,以及影响身心健康的指责嘲讽、贬低歧视等内容的违法和不良信息。网络暴力如何演变而来?社交媒体、即时通讯、短视频等网络社交工具的普及,给人们提供了广泛的意见表达渠道。但是,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导致网友很难意识到自己处于信息的不对称环境中,再加上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用户在用网过程中很容易忽略真实的社会身份、道德准则和规章制度,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去错误引导事件。实际上,网络空间是以数字化方式重塑的新的社会交往环境和社会生活空间,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延伸与拓展。网络世界决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在网络空间的言行都应遵守法律规定,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遇到网络暴力怎么办?遭遇网络暴力后,首先应利用屏蔽功能、私信设置、评论管理等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设置的功能对自己进行保护,避免网络暴力扩大化。《规定》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信息防护功能,如提供便利用户设置屏蔽账户、本人发布信息可见范围、禁止转载或评论本人发布信息等网络暴力信息防护选项;提供便利用户设置仅接收好友私信或者拒绝接收所有私信等网络暴力信息防护选项,鼓励提供智能屏蔽私信或者自定义私信屏蔽词等功能。其次应尽快取证,用户有权要求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网络暴力信息快捷取证功能。《规定》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网络暴力信息快捷取证等功能,依法依约为用户维权提供便利。完成取证后,可以向信息处理者、平台管理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举报或投诉,要求其及时删除或屏蔽相关信息,并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规定》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涉网络暴力违法信息的,或者在其服务的醒目位置、易引起用户关注的重点环节发现涉网络暴力不良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向有关部门报告;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对跟帖评论信息内容、网络论坛社区和网络群组的管理,发现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的,应及时采取删除、屏蔽、关闭评论、停止提供相关服务、限制发言、移出群组等措施。如果网络暴力达到了违法的程度,如人身攻击、威胁、诽谤等,可以向警方报案或寻求法律援助,向司法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或追究刑事责任。《规定》设置了全方位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明确受到网络暴力后的救济措施,提出:“违反本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有擦亮“法治利剑”,才能对网络暴力形成震慑;只有筑牢“平台堤坝”,才能让网络暴力无从滋生。治理网络暴力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诉之于人,在按下发送键前,每位网民都要掂量一下话语的轻重,把控好自己的“言论边界”,努力打造一个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本文内容综合来源于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等)

来源:红网

作者:徐丹实习生康莎莎

编辑:宋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