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丨17-19世纪中国绘画在东亚的影响

2024-08-06 15:30:00 - 澎湃新闻

2024年7月28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与旅顺博物馆联合主办,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金州博物馆、德清县博物馆等单位协办的“源远流长——17-19世纪中国绘画在东亚的影响”学术研讨会,在旅顺博物馆分馆多功能厅举行。会议由旅顺博物馆郭永军副馆长主持,首先举行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与旅顺博物馆学术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王振芬馆长致辞,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哲学系主任柴可辅代院长江静教授致辞,陈述东亚研究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与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

研讨会丨17-19世纪中国绘画在东亚的影响

随后的学术研讨会共分四场,分别由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金伟教授、大连市金普新区文旅局四级调研员姜伟先生、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王洪伟教授,及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哲学系主任柴可辅副教授主持,来自全国高校与博物馆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线上、线下学术报告,并展开热烈的学术交流。

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主题有三。

第一,从艺术史、社会学、传播学、图像学等多元视角切入,对东亚绘画展开多层次的整体性宏观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张明杰教授(线上)对中日文人画、南宗画与南画等概念进行了细致的艺术史梳理与比较分析,认为两国文人画多有差异,且日本南画并不等同于中国南宗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王洪伟教授以日本美术史大家田中丰臧《南画新论》一文为引,通过分析田中对董其昌分判“南北宗”的质疑,还原近现代日本南画之衰微背后的东亚政治与社会现实。自由文化研究学者任知先生,专题分析了中国绘画对浮世绘的母题、构图、技法、色彩、笔触等要素的影响,展现了中日艺术交流实态与东亚绘画兼容并蓄的发展特征。浙江工商大学柴可辅副教授则通过考辨“东亚艺术”这一概念的艺术史发源,聚焦东西艺术史叙事的连续性与结构化差异,在比较语境中尝试还原东亚绘画源自线条聚焦而非块面处理的基础意识,并据此考量其图像特征背后的观念系统与视觉逻辑。

第二,聚焦作品、图像、文本、美术流派等个案分析,通过多种途径的微观研究,建立东亚绘画谱系的局部结构,夯实与丰富东亚艺术的主体性叙事。浙江工商大学洪仕良研究员以极其丰富的图像资料为基础,梳理并分析了黄檗宗僧画传统的图像特征,据此讨论中国禅僧绘画与日本南画之间绵密的往来历史与影响力交互机制。华东师范大学施锜教授通过对东渡人士陈玄兴所绘《七师七友像》的图像学分析,阐述了日本黄檗宗融合佛教、儒学与神道教的思想特征,体现出中日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多元融合态,并认为图像与题赞相结合是黄檗宗研究的关键方法。旅顺博物馆刘兆程副研究员对日本文人画大家田村能竹田展开专题研究,凝练了竹田画风格与中国画谱东传日本之间的关系,并关注到竹田画论的体例特征及对日本绘画的影响,从而探讨十八至十九世纪日本文人画勃兴的历史促因。德清县博物馆副馆长施兰副研究员以本次画展所展出的多幅全国首现的沈铨及其弟子画作为样本,分析南苹画派融合精细写实与文人舒笔于一体的独特绘画风格,并揭示沈铨东渡授徒之后,南苹风格对日本绘画线条与设色偏好的引领作用。山东博物馆书画部副主任董倩倩副研究员,则以山博馆藏日本著名收藏家泷和亭(泷精一之父)自编收藏品图谱《耕香馆画剩》为线索,专题梳理了江户时代传入日本的90余部中国画谱,并分析明清画谱对江户日本绘画教学的奠基性及其所造就的美术偏好。东南大学历史系李铀博士则以吴门画派陆治所绘《白岳纪游图》册(现藏于京都藤井友邻馆)为样本,分析作品选景与描绘景观的方法,并认为吴门画派的文人纪游图偏好是地方纪游传统与明中叶新兴远游风尚相结合的图像产物,体现着文人绘画向社会美术渗透的动向,并对东亚地区实景山水图的发展产生推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张天琪博士(线上)通过综述日本赤壁画的主题雅化与图像风格转变,论述了文人画传统对以狩野派为代表的北宗风格的牵制与更新,并最终实现相关主题与技法的南画迭代。浙江工商大学吴彦教授以日本文人画殿军奥原晴湖为研究对象,展现了晴湖绘画风格从前期狂放向后期平正折变的全过程,并分析了发生这种折变的原因,及与日本文人画兴衰的关系,据此指涉近现代东亚世界的历史处境。

第三,聚焦画家、收藏家等人物的社会关系网络与社群基础,通过一种景深照映的方式,借由艺术群体的“场域性”来观察东亚绘画的发展。浙江工商大学王宝平教授(线上)翔实地梳理了晚清赴日文人的主体构成、群体特征与活动空间,并专门论述了这一群体的书画艺术实践,及该实践在中日近代文化交流中所产生的社会结果。云南保山学院陈路博士锁定日本江户时代旅人华人所自发形成的长崎华人社区,分析了该社区华人群体的籍贯分布、人员构成、旅日动机、事业结构、社交方式、信仰谱系,以及社区与江户幕府的关系等方面的特征,为东亚绘画研究提供了一种具备微观与宏观“间性”的历史社会学视野,启示东亚绘画交流的社会需求与政治功能。二松学社大学丁庄柔博士则以泷和亭的收藏社交圈为线索,考察了泷氏在中日两国美术界的交游唱和,据此提出南画研究的两种再认知,即:南画传播人群的下移,及在日欧绘画竞争发生过程中南画日趋逼仄的生存空间,据此对日本近代美术史叙事建构时忽视南画这一行动抉择进行史学溯因。

研讨会丨17-19世纪中国绘画在东亚的影响

会议在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后,由华东师范大学施锜教授进行综述发言,最后,旅顺博物馆王振芬馆长致闭幕词。王馆长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举办对大连推进“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工作的意义,并期待与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的学术合作,能为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贡献力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