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气象台监测预警科科长管理: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2024-08-06 16:11:35 - 中国气象局

“暴脾气”的强对流,总是爱搞突然袭击,尤其钟爱在春夏季节不请自来。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上海中心气象台监测预警科科长管理的答案坚定而清晰,与上海气象部门“两个百分百”理念相呼应: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难在何处:与强对流天气的斗争

2015年参加工作便进入监测预警科,管理已用了9年的时间与强对流天气打交道,他们的监测预警就像是与时间赛跑。这是气象部门压力最大的岗位之一。需要具备极高的专注度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时刻紧盯上游实况,捕捉蛛丝马迹。而每一次预警信息的发布,都像在考场上交出一份答卷,3小时到4小时后便会收到反馈,验证预报的准确性,十分考验预报员的专业技能与心理素质。

管理主持研发了灾害性天气客观预警技术,但在大风冰雹类天气识别过程中,上海地区个例样本不足,工作推进受阻。在中国气象局“强对流短临预报”青年创新团队和相关省份的帮助下,管理决定扩大样本收集范围,又相继攻克雷达等多源探测资料的规范化处理和质量控制、高效计算产生业务化产品等难题。

最终,该技术在上海市气象局科技成果评价中获“优秀”等级,经业务准入后投入应用,并在2023年6月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抢抓时间窗口,提前数十分钟精准预报出局地冰雹,为防御力量前置抢出时间。

上海中心气象台监测预警科科长管理: 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为何正确:“31631”的前瞻与实践

6月19日,上海进入梅雨期。在高标准的服务需求和紧迫的天气形势下,管理和他的团队首次实践“31631”强降水风险预警应对机制。

“31631”,意味着在强降水来临前,需提前3天发布过程提示,提前1天发布天气专报,提前6小时发出天气预通报,提前3小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1小时做好临灾预警。在这一连串的时间节点中,最棘手的莫过于提前6小时发出的天气预通报。

这是一个在上游实况信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式算法和预报经验进行精准预判的关键时刻。只有预报信息足够提前,才能为防汛部门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6月19日,在与团队成员紧急商议并达成一致后,管理果断发布预通报信息:“全市将迎来短时强降水和雷电天气,累计雨量预计超过50毫米。”

水务部门接到信息后迅速行动,加强对各水利片区水闸的调度,提前降低河道水位。

在管理看来,“31631”的优点不言而喻。它不仅锻炼了预报员的预判能力和决策思路,还让预报员熟悉从数据收集到预警发布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其成为“全栈工程师”。更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种长效机制,让他所在的监测预报岗不仅关注几小时内的天气变化,还将视野拉得更远,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迅速做出决策。何以坚持:依托赛道的业务型科研之路

今年,管理的身份再次“升级”:担任上海市气象局强对流首席和“强对流赛道”青年助理。

赛道,是科技与智慧的竞赛场,也是创新与突破的试验田。年初,上海市气象局实施赛道突破工程,谋定数值预报、强对流、台风、专业气象服务四大关键领域,集全局之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难题,串联起科研、业务、服务及系统建设的全链条。

赛道的设立,犹如一座灯塔,为管理指明了方向。在他看来,赛道激励了一线业务工作者直面业务痛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推动科研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从业务中发现问题,这是一线预报员所具有的优势。”管理认为,业务型科研的本质,就是从业务中凝练科学问题,通过科研手段寻求答案,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形成闭环。“这才是科研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

对于下一步的目标,管理的畅想是实现网格化预警,即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分辨率,实现精准化预报定时、定点、定量迅速传达。

“用三年的时间做成一件事。这条路虽然困难,但方向正确,唯有坚持,方能到达。”管理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这种坚持,是对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未来的最好承诺。

(作者:丁昕彤 责任编辑:张明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