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原创 | 河北一高中生暑假当起“文物普查员”,每天暴走3万步汗流浃背

2024-08-06 19:22:58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新闻网

纵览原创 | 河北一高中生暑假当起“文物普查员”,每天暴走3万步汗流浃背

制作/白中豪

纵览新闻记者吕若汐

8月5日,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沧州黄骅市西泊庄村村北的一处农田上,一驾无人机缓缓升起。操作员李东林在队友的指导下,专注地注视着屏幕上的每一处细节,手指轻触遥控器,力争更加准确地记录遗址全景。

这里坐落着西泊庄遗址,李东林和队友们来到这儿,是为了对遗址的保护情况进行了解。“这片遗址的面积就1万多平方米,但就是这样一处遗址,我们得反复‘卡’几个小时。”李东林解释,用无人机勘察遗址全景以后,还得用专业的探铲工具进行探铲,“按照惯例,我们必须将探铲向下打到生土为止,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卡边’范围之外,没有文物的遗迹,这才算真正的‘卡边’成功。”

李东林是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中捷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高二学生,虽然年岁不大,但他却是一名“老文物工作者”,因对文物的热爱和知识储备量大,李东林10岁时就被黄骅市博物馆聘为“文物保护志愿者”。

今年6月,在听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招聘普查员的消息后,凭借自己对文物研究的热爱与执着,他成功“应聘”成为一名文物普查员,承担起实地勘察、测量、卡边以及采集文物标本等工作。

纵览原创 | 河北一高中生暑假当起“文物普查员”,每天暴走3万步汗流浃背

在李东林看来,文物普查是个“细致活”,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对文物遗址进行“卡边”。所谓“卡边”就是对文物遗址的面积进行测量。“这项工作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李东林说,在“卡边”过程中,光东南西北几个点的确定,就需要普查员走路完成,而为了确定这几点,普查员不知道要在遗址周边走多少遍。

“正值夏天,我们身上的衣服经常湿透,脸晒得黝黑。”李东林说,一天下来,他的微信步数经常都有3万多步,总是在榜首。

文物普查工作,还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因为随时需要对现场的瓷片等作出断代。”李东林说,只有这样,才能把两个遗址明确地区分开来。

李东林回忆,有一次,他们一行人前往常郭镇故县古村落遗址探查,发现原本附近的一些参考物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农田。“常郭镇故县古村落遗址和章武城遗址距离非常近,这时候,我们就要通过一些文物标本判断两个遗址的具体位置。”李东林说,他们在现场找到了一些瓦片,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印证,才分清楚两个遗址的边界,判断出两个遗址的位置。

在遗址的普查工作完成后,他们还要把采集到的文物标本带回到清洗室进行清理洗刷。经过刷子的清理,文物标本暴露出原本的纹饰和颜色,这样他们能更容易分辨出其时代和工艺。文物标本被洗刷干净后,还要被晾干、拍照。

此外,文物普查员还要对当天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复查,对新发现进行研究论证,有不同意见的话就请教专家,直到达成一致。李东林说,这样下来,每天他们结束工作后,就到了下午6点多。

“虽然很辛苦,但对于我来说,其实是增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向老师学习的机会。”李东林说,这段时间,他感觉过得格外充实。

纵览原创 | 河北一高中生暑假当起“文物普查员”,每天暴走3万步汗流浃背

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介绍,此次文物普查不仅是对黄骅悠久历史的又一次深度挖掘,更是对境内200余处文物遗址的全面审视,随着时代的进步,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要求日益严苛,普查工作必须严谨细致,不容丝毫懈怠。

“能看出来,东林这孩子对文物保护充满热情,不畏艰苦,勇于探索。”张宝刚对李东林赞不绝口,“希望更多像李东林这样的年轻人加入到文物保护行列。”

今年9月份,李东林就要升入高三。李东林说,这次文物普查工作,坚定了他以后的学习方向。“我已经下定决心,明年报考文物考古专业。”李东林说,希望能通过系统的学习,用专业知识解开更多文物的秘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