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降温”了,但依然满满大片感,“晚霞行千里”有依据吗?

2024-08-06 20:27:00 - 上观新闻

摘要:连续高温还要持续不到一周时间。

上海“降温”了,但依然满满大片感,“晚霞行千里”有依据吗?

今天(6日),中心城区最高温止步37.7℃,标志着上海今年第27个高温日诞生。

有网友调侃:40℃的高温天看惯了,38℃都觉得眉清目秀了。不少人发现,虽然今天是高温日,体感上却没有那么热。这不仅是因为今天的气温不如前两天那么高,还因为今天湿度下降,又有东南风吹拂,潮湿闷热的感觉才有所缓解。

上海“降温”了,但依然满满大片感,“晚霞行千里”有依据吗?

虽然申城气温有所下降,但大片感依旧不减。有市民发现,这几天黄昏时分,申城天空总会被太阳光线染色,或粉或红或橘黄,随手一拍就是大片的感觉。

上海“降温”了,但依然满满大片感,“晚霞行千里”有依据吗?

上海“降温”了,但依然满满大片感,“晚霞行千里”有依据吗?

上海“降温”了,但依然满满大片感,“晚霞行千里”有依据吗?

近期连续出现晚霞的现象与天气条件有关。晚霞是由日落时阳光穿过大气层散射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其色彩丰富且美丽。晚霞之所以是橘色或者红色,和太阳光谱中的波长有关。红、橙、黄等颜色光的波长较长,穿透能力强,留在地平线上空,在日落时分,这些光经过空气和杂质的散射,使得那里的天空才出现绚烂的红色。

上海“降温”了,但依然满满大片感,“晚霞行千里”有依据吗?

上海“降温”了,但依然满满大片感,“晚霞行千里”有依据吗?

记者了解到,上海这几天的湿度在54%至72%之间,较高的湿度意味着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和其他颗粒物,这些可以作为光线散射的基础。到了傍晚时分,可能有少量的云层存在,这些云层能够反射和散射阳光,从而形成晚霞。尤其是最近申城天气条件比较稳定,主要以晴朗或者少量多云为主,更有利于晚霞的形成。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科学依据吗?古人的谚语是基于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的,也是有依据的。霞的形成是阳光通过大气层时遇到大量空气分子和大气中的微粒发生了散射,早晨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水滴已经很多,预示着天气将要转雨。如果出现火红色或金黄色的晚霞,表明天空中已经没有云层,阳光才能透射过来形成晚霞,因此预示天气将要转晴。

那么,上海何时才能降温?上海中心气象台表示,连续高温还要持续不到一周时间。8月7日至11日,副热带高压继续强势“控场”,最高气温维持在38℃附近,与高温相伴的是午后可能出现的强对流天气,每天的天气不同,触发条件不同,这些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可能性也不同。

高温为何如此偏爱上海?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副热带高压,常年这个阶段,副热带高压的平均位置和强度,一般中心是在海上。今年近期的副热带高压,更西、更北、更强,刚好其中心就在上海附近。

上海“降温”了,但依然满满大片感,“晚霞行千里”有依据吗?

上海“降温”了,但依然满满大片感,“晚霞行千里”有依据吗?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