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龙头抢占新能源赛道 瞄准氢能、锂电池材料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李万晨曦
今年上半年,草甘膦、有机硅产品、肥料等化工产品量价齐升,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亮眼。国金证券研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申万化工行业整体实现营业收入3.47万亿元,同比增长31.3%;归母净利润2217亿元,同比增长21.3%。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化工行业业绩好与宏观环境有关。一方面,能耗双控的政策淘汰了一批小型企业和污染大的企业,行业集中度向大中型企业倾斜,它们的规模效益、能耗、污染控制等都比较不错;二是,锂电、碳酸锂、光伏等与新能源相关的化工产业,景气度很高,效益也很好。“目前,已经有部分化工企业开始切入新能源领域。”
化工产品量价齐升带动业绩增长
记者梳理发现,从各细分子行业来看,2022年上半年业绩同比表现较好的有钾肥、磷化工及磷酸盐,相关行业主要受益于产业链价格向上,企业产业链协同优势进一步发挥。
民爆龙头凯龙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29亿元,同比增长24.70%;归母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增长295.39%。
“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公司民爆器材、硝酸铵、复合肥产品销售价格及销量同比均有所上升,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有较大增幅。”凯龙股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凯龙股份表示,今年6月各类硝酸铵价格较去年同期增长44%左右。上半年,公司硝酸铵及复合肥实现营收6.78亿元,同比增长76.71%;其中,硝酸铵毛利率为24.63%,同比增长10.17%。公司硝酸铵产品供给能力处于行业前五位,其中液态硝酸铵销量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同样保持高景气度的还有磷化工。磷化工龙头兴发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2.99亿元,同比增长74.45%;归母净利润为36.50亿元,同比增长211.62%。
兴发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上半年化工行业总体延续了2021年以来的景气周期,公司草甘膦、磷矿石、黄磷、磷肥等化工及农化产品销售价格虽有波动,但总体维持高位运行。公司‘矿电化一体’、‘磷硅盐协同’及‘矿肥化结合’产业链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氮肥龙头湖北宜化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1.15亿元,同比增长18.89%;归母净利润为16.65亿元,同比增长129.53%。公司表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主导产品尿素、聚氯乙烯、磷酸二铵等市场价格同比涨幅较大,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较大。
复合肥龙头新洋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6.17亿元,同比增长43.44%;归母净利润为9.21亿元,同比增长31.57%。受益于下游复合肥的低库存,新洋丰二季度复合肥量价齐升,带动二季度净利润的增速加快。此外,新型复合肥销量保持较快增长,占复合肥整体销量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也带动了复合肥整体毛利率提升。
化工龙头抢占新能源赛道
祁海珅表示,化工企业切入新能源领域是具有先天优势的,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体现。
“双碳”背景下,化工企业转型新能源既有其基础优势,也是必然选择,是客观形势的要求。目前化工企业布局的新能源领域主要有氢能、锂电池材料等。
凯龙股份投资的氢能源产业基金获得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2%股权。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近年来在氢能产业链上的布局已涵盖制氢、储氢、加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及生产、氢能动力产品检测、测试设备研发、氢能汽车整车研发及生产、氢能发电等领域,并孵化了格罗夫汽车、中极氢能、中极氢创、泰格动力等几家涉及氢能源相关的子公司,格罗夫氢能重卡等商业化进程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兴发集团2022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新建2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一期)1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10万吨/年湿法磷酸精制技术改造项目、新建8万吨/年功能性硅橡胶项目(5万吨/年光伏胶和3万吨/年液体胶)也在有序推进。
2021年新洋丰驶入新能源赛道。2022年1月9日,新洋丰与宜都市政府正式签署《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服务协议书》,在湖北宜都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和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配套10万吨精制磷酸生产线。2022年5月底,新洋丰投资建设的首个新能源项目年产5万吨磷酸铁生产线实现达标投产。预计今年下半年,磷酸铁将对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长开启业绩贡献。
今年7月9日,新洋丰公告称,公司拟收购竹园沟矿业100%股权。竹园沟矿业主营业务为重晶石矿以及磷矿的加工、销售。
“向新能源和精细磷化工转型升级是新洋丰全面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布局,意在依托企业丰富的磷矿资源和近四十年从事磷化工的生产积淀,迅速抢占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高地,这不仅有利于巩固公司肥料主业的行业领先地位,还有助于将新能源产业打造为继肥料主业之后的第二主业,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新洋丰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整体看来新能源汽车和光伏行业增长仍然较为显著,预计在双碳政策下当前高增长态势还会延续,相关的化工新材料领域能够借助优秀赛道实现快速增长。
(编辑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