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 | 孩子到学校就说恶心、头疼、发烧?可能是“开学综合征”

2023-09-06 00:06:18 - 天津经济广播

孩子到学校就说恶心、头疼、发烧?可能是“开学综合征”

迎来秋季新学期,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发布健康提示,提醒家长们帮助孩子更好进入开学状态,要特别注意增加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发现孩子的异常变化时要及时调整、及时就医。

刚开学这几天,有少部分低年级孩子表现出不愿意去上学,或上学路上、到了学校就说恶心、头疼、发烧等,但到医院又查不出病理问题;初高中的孩子则主要表现为易怒、发脾气、急躁等情绪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介绍,如果有以上症状,可能是孩子遭遇了“开学综合征”,需要用科学方法来应对。

家长 | 孩子到学校就说恶心、头疼、发烧?可能是“开学综合征”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缓解‘开学综合征’”健康提示,“开学综合征”并非医学诊断的病症名称,而是指假期结束、开学之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异常表现。

崔永华表示,家长、老师尽早识别孩子的心理问题极其重要。为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开学季,建议家长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循序渐进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提前半至一小时睡觉;从孩子感兴趣的书和事做起,比如孩子看不进去书,可以让他先看自己喜欢的漫画,保持专注,慢慢地把思维调整到书本上。如果经过鼓励、开导等努力后,孩子仍无法恢复,应尽快寻求正规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帮助。

疏解“开学综合征”的方法

漫长的假期,加之部分学生不合理、无规律的作息,容易导致开学后产生失眠、头晕、疲倦等生理表现,以及厌学、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无故发脾气等心理表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开学综合征”是学生潜意识的心理防御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抗议”,需要家长用心用情去疏解。

  家长

从5个方面给予孩子心理支持

家长先做好心理建设,也给孩子适应的时间。孩子从相对比较自由的假期转变到常规的学习生活,会面临种种适应的挑战,家长对此一定要有心理准备,理解孩子并与孩子一起找到有效的适应方法。

不要催促,要给孩子一到两周的再适应时间。开学后孩子最不适应的,可能是紧凑的作息时间和紧张的学习节奏,家长要尽量避免催促、指责孩子,提要求要循序渐进,允许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大部分孩子还是能够适应的。

要多沟通,和孩子一起讨论需要加强恢复和培养哪些习惯。长时间的居家和暑假后,孩子以前养成的很多习惯可能出现倒退,是正常现象,也正是家长需要和孩子沟通交流的地方。家长可以问问孩子,在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自己觉得哪些做得好、哪些需要再巩固,让孩子明确下来,并形成具体的改进计划和目标。这样孩子比较有内在的动力。

家长要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整体把握孩子的适应情况。注意观察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对孩子的适应情况有整体的把握,能为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提供客观依据。

家长要关注孩子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如果孩子出现过度焦虑、没有动力等情绪,或者行为方式跟之前有很大的差异,家长(特别是初中生的家长)要引起重视。

要了解孩子的饮食睡眠、对学校和老师的感受等整体情况,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作业和考试,否则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

提升沟通技能,做出有效反馈和引导。当家长感觉孩子的有些行为需要改变时,如果用直接的、指责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可能会引发孩子的反感。

建议家长试着用孩子的角度体会一下孩子的感受,特别是初中孩子的家长。如一下子不能玩手机了,会感受到失落无聊,家长如果能说出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也就愿意与家长沟通了。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做什么或者怎么做,却常说“必须、立刻、我都是为你好、我说的都是对的”,孩子肯定会反感。如果说“我还有两种更好的方式,你可以试一试”,孩子则比较容易接受。

如果亲子之间的关系已经比较紧张,直接用口头交流比较困难的话,家长也可以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写信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如何做。

家长要与老师有效沟通,共同配合引导孩子。家长和老师分别看到孩子的不同侧面,有效沟通能使双方更完整的了解孩子的情况,也更利于树立共同的育人目标。

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问问孩子在学校里的整体表现,也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有利于双方对孩子的整体状况有更全面的把握,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也有机会做更深入的交流和分析。

家长可以问问老师对孩子在适应情况、行为习惯、学习情况、交往情况等各方面还有什么具体改进的建议。因为面对很多孩子,老师对每个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有更客观的评价,对孩子的建议也比较有针对性。

当然,家长也可以向老师转达孩子的期待,说说孩子希望老师怎么做,共同商议帮助孩子提高的目标。

孩子情绪和行为问题比较明显时寻求专业帮助。有时候,孩子真的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和困难,除了家长和老师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外,也需要专业机构的帮助。

如果孩子的焦虑、紧张情绪影响到正常的生活、饮食、睡眠、学习、交往,甚至有些孩子不愿上学或反复生病等,可能是心理因素导致的,需要家长给予高度的关注。要问问孩子是否需要专业的人员帮助,尊重孩子的意见,及时求助高校里的心理咨询中心、医院的心理科等专业机构。(原标题《这个学期,孩子尤其需要心理支持》作者 吴洪健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