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题材戏曲的创新表达

2024-09-06 07:00:26 - 消息动态

转自:河北日报

川剧《江姐》

红色题材戏曲的创新表达

红色题材戏曲的创新表达

8月28日、29日晚,文华大奖获奖剧目——川剧《江姐》在石家庄大剧院上演。该剧取材于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岩》,由重庆市川剧院创排,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度梅”获得者沈铁梅领衔主演,塑造了江姐等革命者为理想而生、为信仰而死的英雄群像,展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自2018年首演以来,该剧在全国巡演近百场,获得专家和观众一致好评。

□史新玉

把现代故事、现代人物和传统深厚的戏曲艺术融为一体,是戏曲现代戏创作要努力解决的美学课题。尤其在新型文艺形式和文艺传播媒介繁荣发展的当下,川剧《江姐》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该剧在叙事方面颇具匠心。全剧分为七场,讲述了江姐躲过盘查、亲历丈夫牺牲、决心继承遗志、巧夺敌人军火、遭遇叛徒出卖、痛斥威逼利诱和黎明前英勇就义等一系列故事,情节紧凑,节奏感强,既有宏阔的历史情景再现,又有紧张合理的戏剧冲突以及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性格刻画。尽管舞台演出受时空限制,该剧还是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丰富的故事内容。

该剧具有丰厚的美学意蕴。一方面,在色彩处理上,舞台布景与人物服饰冷暖结合,以冷色系为大背景,红黄等暖色系更鲜明地突出主要人物与主要情节。舞台上的木刻背景厚重庄严,在现代多变光束的映衬下,给人以深沉与宏阔之感。中小型道具布局合理,呈现出中国传统美学圆融与和谐之美,氛围感较强。另一方面,该剧在原歌剧版基础上,对唱段音乐进行了川剧化改造。剧中保留了原歌剧剧本核心唱段歌词,音乐上回归了川剧音乐,在川剧高腔、弹腔音乐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戏歌音乐,尤其对核心唱段《红梅赞》进行了全新的川剧音乐改造,推出川剧味浓郁、易上口、易演唱的川剧戏歌《红梅赞》。川剧戏歌的创造既保留了原歌剧剧本唱词原貌,又展现出川剧音乐特色。江姐是一位革命者,其演唱风格应该是刚毅的。很多戏曲演员能够表现柔美,但是很难演绎刚毅。沈铁梅的演唱充分吸收了京剧的演唱风格,在其中又加入了自己的戏曲演唱感悟,不论在情感表达上,还是形体展现上,都收放自如。江姐这一角色柔与刚、坚与韧、张与弛的反差,以及革命斗争精神、深厚的夫妻感情等,都在剧中得到了立体呈现。

川剧《江姐》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首先是浓厚的川渝地域文化色彩。相较于京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的“江姐”,该剧的地域文化辨识度非常高。用川渝地区的方言俗语讲述发生在重庆的故事,可谓相得益彰。缠头短打、红罩衫等服饰展现了当时重庆的民俗民风。其次是自然文化色彩。舞台上呈现了朝天门和嘉陵江等地理坐标布景,唱词中既有“长江流水长又长,波浪滚滚向远方,高山悬崖挡不住,冲出三峡到海洋”等川渝风光,也有“江上浓雾漫四方,乌云重重盖长江”等天气现象。这些自然景观的呈现,借景抒情,烘托了舞台气氛。再次是红色历史文化色彩。该剧将重庆本土优秀戏曲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不仅让观众感受到重庆这块英雄的土地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爱国主义情感,也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红色教育,尤其是将“狱中八条”融入情节,让观众上了堂“情景式党课”,是川剧艺术用心用情讲好党史的生动实践。

创新是戏曲永恒的主题。《江姐》突破传统戏曲模式,在音乐上回归川剧唱法,对川剧元素高度凝练,运用帮腔、川剧打击乐等方式展现川剧本身的特色。舞台设计的创新和巧妙编排,不仅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震撼感,也加深了观众对川剧的印象。《绣红旗》是整部剧的经典唱段,江姐和狱友在渣滓洞一起绣红旗,并将黄色丝带编织成一个五角星的形状。红色的舞台背景和五角星相呼应,打破了传统的演绎方式,通过意象化的舞台表演形式,展现江姐和狱友们的爱国之心和革命精神。

优秀的戏曲作品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川剧《江姐》作为红色经典立足剧种本体,在强化剧种自身艺术辨识度的同时,持续探索当代表达,将传统红色题材融入新的时代内涵,在现代化艺术手段融合中深化红色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部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精品之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