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之城

2024-09-06 07:31:41 - 瞭望东方周刊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成,倾心为民、办好实事、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基因。

荣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之城

2024年5月,山东荣成市崖头街道青山社区,居民们正三两一组边拉家常边给行道树刷白。而在以前,这样的场景很难出现,多数居民彼此之间只是“点头之交”。为了让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大小事务中,青山社区组织开展场景营造活动,引导居民共同参与,提升其归属感和幸福感,增强凝聚力,促进居民融合。

社区是基层自治的最小单元,荣成市通过场景营造、亲情赋能和爱心循环,打造“熟人社区”治理模式,让更多居民参与协商议事,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成,倾心为民、办好实事、发展成果普惠共享,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基因。

产业富民

眼下本不是苹果收获的季节,威海市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里却一片繁忙。两条智能化分拣线正通过智能扫描,将苹果按照大小、糖度进行分类。车间楼下停着两辆顺丰配送车,果品打包好立刻发走。通过采集每个苹果的数据,该公司还建立起苹果追溯系统,根据优果率反观生长环节,从而提升管理水平。

荣成市苹果种植面积约9万亩,在创新“飞地种植”、做大一产规模的同时,引进精深加工、期货交易库等产业链关联企业,形成了“种苗繁育、科学种植、保鲜储存、期货交易、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旅研学”全产业链。目前,荣成市苹果年产量达23万吨,产值超20亿元。

按照“区域特色、资源禀赋、产业集中、专业性强”原则,荣成推动传统镇域经济向区域块状经济提升。立足该市22个镇、街道的产业特色和发展基础,荣成市编制区域块状经济发展规划,梳理海带、苹果、房车、文旅康养等10类特色产业,区分成熟类、突破类、提升类和初创类4种类型,配套产业培育、品牌塑造、要素保障等机制,分类分批抓好培育,形成各尽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态势。

区域块状经济既要特色足、成色好,也要可持续、有韧劲。对此,荣成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激活区域块状经济内生动力,更好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荣成市整合各类政策资金,集中力量加大对区域块状经济支持力度。同时,创新“村情地图”“镇情地图”机制,组织全市778个村居逐一编制“村情地图”,资产资源底数、村内房屋信息、财务收支明细等17项内容均可实现“一图”管理。在此基础上,以镇域和区块为单位,进一步形成涵盖企业分布、产业基础、闲置资产等内容为主体的“镇情地图”,作为开展产业招商、服务项目建设的“操作指南”。2023年,全市储备过亿元项目62个、落地30个,其中投资2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5个,盘活闲置资产64万平方米。

该市在培育区域块状经济过程中大力推进减污降碳,探索绿电工厂、零碳社区建设,特别是结合核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区域块状经济发展,加快构建“核风光储”新型能源体系,入选全省近零碳城市建设试点。2024年3月27日,石岛湾核能综合利用项目与市政供热管网并网,宁津街道“核能小镇”1850户居民开启核能供暖模式,年内荣成市主城区450万平方米将实现核能零碳供暖。

荣成市坚持“产业相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共建”,创新共富产业联盟模式,立足优势特色产业,成立规模种粮、苹果、甘薯等共富产业联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以大带小、以强帮弱,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共富。

俚岛镇、寻山街道围绕海带和鲍鱼产业发展,整合相关企业、村居资源,建设海带产业园和鲍鱼港集散交易中心,推动产业协同、区域互联,构建起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研学的全产业链条。两镇的海带、鲍鱼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40亿元、50亿元,吸纳群众就业1万余人,人均年增收6万余元。

治理创新

在一次次的协商议事和动手改造中,青山社区的居民变得熟络起来。从“社区陌生人社会”变身“熟人社会”,像“飞线”整治、规范停车等大事小情,通过协商议事都能得到有效解决。截至目前,荣成市共建成社区“居民会客厅”、村庄“邻里议事厅”80处,群众平日经常交流、有事相互照应成为常态,并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议事中。

荣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之城

每周二是荣成市崖头街道曙光社区的“便民服务日”。这一天,“管闲事帮帮团”聚力调解居民纠纷,“银发无忧”带来义剪服务,“一步止损”负责维修各类小家电……甚至汽车维修、中医理疗、亲子阅读课等专业特色服务,也会被送到居民家门口。

据统计,荣成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已发展到1537支,注册志愿者突破20万人,每月发起文明实践活动6000多场次。

“提供志愿服务的居民很多都有另一个身份——社区‘小巷管家’。”曙光社区负责人田青介绍,近年来,社区坚持以网格长、楼长、单元长“三长”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发展“小巷管家”自治团队,并依托社区服务中心作为美德信用建设主阵地,开设书画室、舞蹈室等多个便民阵地,构建起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物业协同、信用融合、网格支撑“五位一体”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目前,荣成市的社区‘小巷管家’‘社区通’和‘三长队伍’已达2.7万人,实现了社区服务对网格、楼宇的全覆盖。”荣成市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毕俊娜介绍。2023年,荣成市聚焦系统集成改革工作,牵头制定了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1+6”制度文件,整合多部门职能、理顺社区服务责任链条、清理规范社区事项,并创新“吹哨报到”机制,加强构建“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和幸福生活共同体。

毕俊娜表示,通过社区与机关、企业、学校的信用共建,借助大数据与信息技术,荣成市实现了社区信用信息与单位评先选优、月度考核相融合,推动了居民“生活圈”和“工作圈”的应用融合。通过举办党建引领社区公益创投大赛,荣成市成功打造“我家在幸福里”等服务品牌,实现了社区服务深度下沉和居民主动拥抱社区的“双向奔赴”,为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荣成实践”。

“望闻问切”

5月2日,市民李先生拨打政务服务热线,反映斥山街道凤凰湖小区附近有摊贩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存在安全隐患。接到群众诉求后,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第一时间指派斥山街道负责办理。

斥山街道凤舞社区共有居民5700多人,其中老年人占比80%,由于社区占地面积大,导致许多老人购物不方便。斥山街道经与凤舞社区共同调研协商,引导周边流动摊点退路入市,在社区空闲地带建设了一处“口袋式”便民集市服务区。每周四下午五点,集市开放,既方便群众购物,又解决了拥堵道路问题。

“我们非常满意,下楼就能买,价格比超市还便宜,一个星期买一次够吃了。”5月9日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回访,李先生表示很满意。

荣成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邢杰介绍说:“我们要求承办单位做到‘四个必须’,即必须与当事人对接,必须在24小时内拿出办理意见,必须由主要负责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化解方案进行审定,必须将解决情况与当事人说明。”

当前,群众诉求多元,为社会治理带来了很多新课题。荣成统筹线上线下各类平台、事前事后各个环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认真做好网络社会治理的大文章。首先就是要践行好“望闻问切”工作法,通过深入观察,倾听群众诉求和心声,与群众沟通、交流观点,拿出解决方法,切实解决问题。

一方面,变多头负责为一网通办。近年来,荣成市集成12345热线、荣成民心网、智慧社区等15个线上线下渠道,组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配套“吹哨报到”等工作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个部门、一网通办”。所有诉求办理后,对当事人实行百分百回访,以群众满意率、结案率、退办率三项指标为基础,每天由平台自动对各部门生成绩效排名,引导各单位把提高群众满意度放在首位。

另一方面,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改进。在用心解决民生诉求的基础上,荣成将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与社会信用中心进行集成,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共性诉求,集中分析研判,找准改进方向,及时纳入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中,使各项制度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隐患。

此外,荣成市全面实施“荣归故里”计划,印发了关心关爱企业家20条、“荣聚英才”21条、“政法助力”12条等政策措施,打造了全省首个县级一体化涉企服务平台,受理企业各类诉求2300余件,办结率100%,创新打造项目管家“1+1+N”全闭环服务机制,实现“项目等审批”到“审批等项目”的转变提升,让“荣归故里”计划的“荣成本土、荣成在外、外地来荣”三方面人才都有“一见如故、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和幸福感。

截至目前,荣成市共受理热线诉求7.1万件,按期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