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肯发布2023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杭州超越北京、深圳夺得榜首,合肥因何下降?

2024-09-06 11:08:19 - 华夏时报

米尔肯发布2023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杭州超越北京、深圳夺得榜首,合肥因何下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北京报道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2023年秋天,在杭州最美的季节里,为期半个月、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的第19届亚运会成功举办。乘着这场盛大赛事的东风,到2023年底,杭州的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了2万亿元,成为GDP“2万亿俱乐部”的第9名成员。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从米尔肯研究院获悉,由该机构发布的《2023—2024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指数》报告(下称“报告”)中,杭州凭借房地产板块增长率的强劲表现,超越成都、北京、深圳和海口,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排名中夺得榜首。

据介绍,米尔肯研究院是一个无党派、非营利的经济智库,于1991年在美国创立。自2015年以来,米尔肯研究院持续开展中国最佳表现城市(BPC)指数研究,通过分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最新且最全面的官方数据,跟踪中国城市的近期经济表现。

报告将250座中国城市分为两组,其中大城市组包括33座一线和二线城市,中小城市组包含217座三线城市。报告显示,2023—2024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中,一线和二线城市前十强为:杭州、武汉、济南、长沙、成都、南昌、合肥、北京、深圳、海口;三线城市前十强为:儋州、黄冈、雅安、晋城、淮北、咸阳、忻州、荆州、贺州、鄂州。

杭州、合肥排名对调

报告指出,得益于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核心战略位置,杭州市在今年的排名中经济表现亮眼。杭州历来以旅游业而闻名,近年来已逐步实现了经济多元化,成为中国新兴的直播电商中心。除电商外,同样引以为傲的是杭州的多元产业格局,包括娱乐服务、金融服务和制造业等。杭州在科技领域的显著投入也彰显了其发展科技的决心。浙江大学等高校为当地就业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进一步增强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吸引力。

记者注意到,与2022年的榜单相比,2023年杭州从去年的第8名上升到第1名,而2022年的第一名合肥今年则下降到了第7名,两座城市几乎形成了位置对调。对此,报告作者、米尔肯研究院研究部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华跃回答《华夏时报》记者提问时指出,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使用的数据有所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合肥前一年的强劲表现主要由于当年获得了中央政府的投资红利。

“十年前看中国经济,大部分人会去看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厦门,但是今年你再看中国经济,也许就要看看太原、大同、合肥、郑州在干什么。”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已经慢慢从东部移到中部地区,而且不只是中原的一小块地方,而是整个中心地带都在增长。“改革开放初期,这些地方曾经把最好的人才和资源全都输送到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沿海城市因此获得了红利;30年后,在政策的主导下,这些城市的经济已经遍地开花。”

对于合肥的发展,黄华跃表示,即使是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合肥依然能够排进前10名,说明合肥的经济非常稳定。而在其中,中科大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经济效益不外乎三样东西:持续的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和薪酬增长,”在他看来,经济的红利最上游的是资本红利,最下游的是全民红利。上游的红利很大,但分到很少人手中,而下游的红利覆盖面广,却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积极动力。从长远上来说,越强的基础研究,带给下游的经济效益越高。

海南成为“黑马”

而在这两个排名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两座海南省的城市——海口和儋州。

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排名中,海口是唯一一座并非因为高科技或技术优势进入前十名的城市。报告显示,海口一年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排名一二线城市第二位,专利授权数量的三年增长率排名一二线城市首位。黄华跃指出,海口入围也并不是因为它是旅游城市,而是因为海南岛已经成为一个自由贸易港、独立关税区,并且还拥有全国唯一的“医疗特区”,特许引进国外已上市但国内未上市的最新药械。

而另一座海南省的城市儋州,在三线城市中排名首位。报告指出,儋州与海南省三亚、海口等城市共同组成海南自由贸易港,其最近的发展主要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中心,另外儋州洋浦港也将被建设为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物流枢纽。从区域规划的角度来看,中国正将海南省各城市打造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贸易的枢纽。

“事实上,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海南的发展方向大概和40年前深圳发展的开始可以相提并论,特别是在科技上开绿灯,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过,未来经济能走多远,还要看以后的国际市场,看中国本身的开放能走到哪里,那才是最重要的基础。”黄华跃对本报记者说。

报告认为,政府对科技的关注是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关键。尽管经济环境充满挑战,但中国的科技产业是为数不多表现出高韧性的领域之一。在愈加不可预测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中国中央政府加倍致力于自身在高科技发展方面的自立自强,并在国内现有的大规模生产中心建立更大的城市集群。提升中心城市在研发中的作用,扩大城市地域规模,为建设区域产业能力提供充足的空间,将成为未来几年的常态。

责任编辑:徐芸茜主编:公培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