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坡地 心向云间

2024-09-06 14:01:10 - 北京晚报

▌周倩羽

根植坡地 心向云间

《坡地手记:小杨老师和她的大学》何大草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从地理角度而言,坡地不似平原无垠无际,也不及高山巍峨挺拔,但它始终以一种温婉而厚实的方式存在着,以土壤容纳万物,让草木向上生长,提供了观照人生与世界的别样视角。一如作家何大草笔下的坡地,这里不仅是滋养作物成熟、疗愈大树伤口的沃土,而且孕育了小杨老师与大学的不解之缘。

长篇小说《坡地手记:小杨老师和她的大学》以手记形式,记录了青年教师小杨在坡地上的成长见闻与所思所想,书写出她经历的种种挣扎与蜕变。在当地教写作课的一年里,小杨老师遇到过职场的辛酸、爱情的欺骗、学生的误解,经历了从迷茫到清醒、从孤独到自洽、从逃避到面对的心路历程,最终收获了心灵的释然。在作者何大草的匠心独运与主人公小杨的随性挥洒之间,《坡地手记》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朦胧难辨,令文本内外的我们皆身临其境,共同经历着这片大地上缓慢的四季轮转。

在当代小说中,不乏以情节或悬念来紧扣住读者心弦的作品,但《坡地手记》的独树一帜之处在于,它以一种漫游式的书写,不经意间勾勒出小杨的日常点滴与生活轮廓。这份质朴与真实,写出了独属于坡地生活的难忘情节与温馨片段。小说中,人人都渴望在起伏的坡地上努力扎根,唯独小杨老师像飘逸于天空的云朵,漫随风吹,去留无意。她率真随性的处世哲学里,透着股平静似水、不争不抢的淡然。但这份平和之下,往往潜藏着不为人知的信念。因为小杨明白,平静不等于怯懦,即便做不到合群也绝不能随波逐流。“四季风平浪静,时间又闲又长。小杨忽然想到,一辈子好长,我怕是过不完这一辈子吧?”日夜奔波在舒缓起伏的校园与坡地,小杨始终坚守自己的热爱——写作绘画的泰然生活。

“写好一棵树最好的方式,是写出树的伤口。”小杨老师在写作课堂上如是说道。这句话是她的写作心得,更是其人生态度。当小杨无意间触怒同事、面临辞退压力时,她毅然选择放弃大学工作,即便任教小学也心甘情愿。对待爱情,小杨同样保持着善良、纯真和执着。孤独的她曾经因爱沉沦,尽管为此遭受磨难与欺骗,她也会为片刻的幸福而满足。多年后,面对他人高价求购昔日爱人赠予的旧物陶罐时,她选择坚定拒绝的一刻,已然证明了爱情与记忆恰是她心中的无价之宝。

伴随故事推进,这位“淡人”老师教出了令人瞩目的学生王桐,遇到了体贴善良的知己吴爷。学生王桐的家庭并不圆满,她异于年龄的成熟下有着一颗敏感的心灵。当众人感慨于大树的美丽时,王桐却是唯一发现大树伤疤之人。吴爷终日居住在坡地的玉米田中,眼眸中似乎藏着比夜色更深的秘密。小说中,这三人显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小杨不够上进、王桐不够励志、吴爷不够精明,甚至各有各的伤口与孤独。虽然他们的特立独行招来了不解与排斥,但三人正是怀揣着对自我的坚持,让彼此建立起了难能可贵的深厚情谊,共同编织出一段自由和谐、心灵相契的精彩故事。在这幅偌大的坡地画像里,何大草刻画出人世的千姿百态,人与人的关系像树藤彼此缠绕;但其中呈现出来的情感却犹如远山淡影,包含着一份王维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脱。

相较于故事本身,何大草通过简洁凝练的表达,让小说中“手记”体裁拥有了流畅自然的文风,使人读之难忘。《坡地手记》的情感基调在小杨提出“优美是一个陷阱”时便得以奠定。她在课堂上对《荷塘月色》的评价,不仅是对文学传统观念的挑战,更是作者个人写作态度的体现——真实与朴素才是写作的精髓所在。陈言务去,独抒性灵。秉持如此观点,何大草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以及巧妙的比喻、生动的描绘,为常见的生活场景赋予了诗意的美感,并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复杂一一呈现。

“树上的叶子、屋顶上的瓦,每片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命。”老舅爷的话对小杨影响至深,因此她在手记里悉心记下了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她发现,后院里的根根细竹是柔韧又坚实的,“和风或是狂风到来时,也都改变不了竹子的闲意。这种闲意,也可称为不动声色的倔强”;她发现,被北风修剪过的树林“宛如因纽特人的版画,叶子空了,只剩稚拙的粗线条”;她发现,吴爷所在的玉米地里,玉米秆斜插在废汽油桶中,火舌正“哧哧地舔着寒气”……字里行间,小杨与何大草用真实而温润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机盎然、人声鼎沸的坡地世界。

语言之外,小说的叙事节奏亦如小杨老师的步履般舒缓,故事总能在讲述中触动生命最细腻的瞬间。在这个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的时代,《坡地手记》以心灵漫步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别样的生活哲学——以旁观者的姿态,保持内心的尺度和对世界的热爱,适时地“拱手相让”,要活得既有趣味又不失风骨。迷茫之时,小杨静观云卷云舒,不困于过往的惆怅,不忧于未知的将来;清醒之际,她亦不汲汲于名利之争,不羡百花之艳,只愿做坡地上的一缕清风,自在穿行于林间小道,缓步于山河岁月之中,享受着独有的宁静与自由。

“每个人都活得或滋润,或笃定,小杨想,就我还漂着。不过,也还漂得起,我不老,也不算很懒,大学也教了,小学也闯了,那就多闯几下吧。”小杨如云淡泊,如风自在,更如树坚韧。她的根扎在坡地里,心灵却飘飞在白云间。“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小杨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一棵树哪怕有了伤口,它也会努力自我修复,人亦是如此。这一场不疾不徐的坡地漫步与情感书写,是小杨通往心灵家园的疗愈之路,也是一场你我终将抵达的精神归途。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