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一本鸟类图鉴背后的故事

2024-09-06 14:01:11 - 北京晚报

▌陈梦溪

编者按:日前,新一代《北京常见野鸟图鉴》出版问世,这本书由资深鸟类学专家与生态摄影师团队倾力打造,历经数年精心编纂而成。它鼓励人们走出家门,走进自然,用双眼去发现、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生态之美,共同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让我们一同探索北京野鸟的奇妙世界,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书乡与《北京常见野鸟图鉴》的主编、现任北京动物学会理事、任教于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李兆楠对话,分享了这本书编写背后的故事。

编写一本鸟类图鉴背后的故事

北京观鸟地图李兆楠王瑞卿设计杨森绘画

编写一本鸟类图鉴背后的故事

《北京常见野鸟图鉴》李兆楠王瑞卿李强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书乡:可以分享一下你个人的观鸟故事吗?

李兆楠:我打小儿在西城德胜门外的胡同里长大,接触这些身边的草木鱼虫鸟兽。小时候院里也有人养鸟,所以我最开始的观察其实是从笼子里开始的。当然,那时在院里也能看到树上的啄木鸟、天上高飞的雨燕……这是我兴趣的启蒙。而第一次听说“观鸟”这件事,还是从我高中的生物老师那里。高考结束后我参加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观鸟活动,是2009年的7月,自然之友观鸟组在天坛组织的鸟类调查活动。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活动,但他们说我不是“小白”,算是“带艺”观鸟,因为当时我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鸟类识别,并且还可以帮大家鉴定一些植物和昆虫。并且很快“入坑”进入疯狂的观鸟阶段。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北京的各个公园里。

书乡:北京的鸟类种类丰富,有何特殊之处吗?

李兆楠: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端,被两大山脉环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西部是太行山余脉的西山,两大山脉相交于昌平关沟一带。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湾,美国地质学家贝利·维里斯在1907年的著作中,形容这片半封闭的小平原为“北京湾”。除此之外,北京还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大清河、蓟运河五大水系,正是在这五条大河的冲刷下,才有了脚下这片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北京小平原。

北京的土地面积为1.6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土地面积的0.17%,而现已记录到的鸟类种数却高达500多种,超过全国鸟种数的1/3。为何北京能有如此种类繁多的鸟类,这与北京地区复杂多样的环境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决然分不开的:首先从动物区系角度分析,北京属古北界,但也有不少东洋界鸟种的渗透和一些广布种的出现。按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北京属华北区,西边的太行山脉将其分为黄土高原亚区和黄淮平原亚区;而北京西北方接近蒙新区的草原亚区;东北部山区又衔接东北区的长白山亚区,北京正处在这三个大区四个亚区的分界线上,各大区亚区的鸟种皆有渗透。其次,北京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以致每年春秋两季迁徙过境的旅鸟种类尤为丰富,甚至达到北京鸟种记录之半。并且北京毗邻渤海湾,一些海洋性的鸟类也会偶至北京。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观察者效应。北京有着为数众多的观鸟者,正是他们的贡献,使得近20年来北京地区鸟类分布的种类逐年递增,现已达520余种。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是历经上百年,几代中外学者和观鸟者的不断积累。但这仍然不会是北京鸟种数的终点。随着气候变化等原因带来的自然扩散、更多被观察记录到的迷鸟以及因分类变动而增加的鸟种,也许在未来的十年间,北京的鸟种总数可能会超过550种。

书乡: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北京地区鸟类研究的历史吗?

李兆楠:对于北京地区鸟类的调查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数位学者先后对北京鸟类进行过研究。1988年,北京自然博物馆蔡其侃先生的《北京鸟类志》问世,该书在数年来收集的4000余号标本和前人著作的基础上,共收录了记录于北京的344种鸟类,其中新记录43种。新记录中,非雀形目的只有鹰鹃、噪鹃、白琵鹭3种,余下均来自于雀形目,其中既有宝兴歌鸫、蓝歌鸲、牛头伯劳这样迁徙期较为常见的鸟种,也有褐岩鹨、白翅交嘴雀、黄鹀、暗灰鹃鵙等十分罕见的记录。《北京鸟类志》的出版,是第一次对北京地区鸟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可以算是北京鸟类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在30多年之后,我们再次回顾《北京鸟类志》所记述的内容,一些当年的罕见鸟种,已是如今北京颇为常见的鸟种,例如白鹭、鸳鸯、冠鱼狗等。而一些当时数量众多的鸟种,如今却难觅其踪,今天读来不禁让人唏嘘。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赵欣如先生主编的《北京鸟类图鉴(第2版)》,将北京的鸟类种数提升到448种。到2021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了《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年)》(鸟类),再次将北京的鸟种提升到515种。

书乡:那么观鸟活动和鸟鉴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李兆楠:1996年10月5日,由自然之友组织策划,首都师范大学高武先生带队指导,在北京西郊鹫峰开展了中国内地第一次公众观鸟活动,1996年也是公认的中国内地观鸟元年。2001年由高武先生主编的《北京野鸟图鉴》正式出版,收录了北京常见的276种鸟类。2010年上大二的我有幸参与到由高武先生主编的《北京地区常见野鸟图鉴》的编写工作中,这本书于2014年出版,收录了315种鸟类。这本书因为优良的内容,绿色的封面,口袋书的开本大小,成为颇受大家喜爱的一本观鸟图鉴,大家称之为“绿宝书”“小绿本”。

书乡:从观鸟到开始参与编写北京鸟类图鉴,您有什么样的心得?

李兆楠:我是高考完那个暑假在北京图书大厦买了人生中第一本观鸟手册,我记得叫《常见鸟类野外识别手册》,那是启蒙我观鸟的一个小册子。那时候网络开始有一些观鸟的论坛,我每天都会把所有鸟类论坛的识别板块看一遍,能够在较短时间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上大二的时候,就参与到了上一代图鉴的编写工作中,当时我是编委会里年龄最小的成员,只有19岁,负责鹟科和鸦科鸟类的撰写。

书乡:这次你作为第三代“绿宝书”的主编,又遇到哪些新的挑战?

李兆楠:这次编写时隔高武先生的2014年版本的“绿宝书”已经过去十年的时间了。这十年也是北京地区乃至全国观鸟活动井喷式发展的十年。越来越多的观鸟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出现在公园、旷野,正是他们补充发现了许多鸟类分布的新记录。而且这十年里,许多鸟类的分类地位、居留时间等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图鉴中的文字和照片亟须更新,由此,第三代“绿宝书”应运而出。这本书比上一代图鉴新增101种鸟类,收录鸟种达到416种,选取的照片尽可能是在北京地区本地拍摄的鸟类生态照,一定程度反映了鸟类在北京的生境。

书乡:我看到书中每种鸟类除了文字和照片的介绍,还在北京地图点出了出现的点位,以及能够观察到这种鸟类的具体时间,这里是不是需要比较烦琐的工作?

李兆楠:这本书从2021年开第一次编委会,到今年出版历时三年多。您提到的每一种鸟的分布地图和时间条,都是我们三位作者一个鸟种一个鸟种碰出来的,其中既有我们的实践经验,也有我们个人收集的一些数据,以及一些记录中心的数据,再进行逐一的核准和校正,这个工作量其实是相当大的,相当耗费心力。

书乡:您对观鸟入门者有什么建议?

李兆楠:我现在在教育单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直专注的方向是北京本土物种的分类与分布。北京作为一座大都市,可能大家会觉得与野生动物没什么关系,认为看野生动物得去深山旷野。其实北京地区的物种丰度非常高,不仅仅是鸟类,还有鱼类、兽类、两栖爬行动物等等。只要细心观察,会慢慢发现其实它们就在身边,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就是身边的公园、小区里一年就能观察到几十种野生鸟类。现在很多观鸟者都在追求鸟种,但除了鸟种,还可以做行为学的观察以及关注鸟类与环境的关系。观鸟是公众了解自然观察自然的一个窗口。我们与众多野生动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中,不妨去多了解家乡的野生动物,看看它们过得好不好,站在野生动物的角度去规划和建设我们的城市。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