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结束后双边青年仍在交流—— “贵州印象”深入人心,泰国师生不舍别离
9月3日傍晚,贵阳市南明区青云市集某餐厅,帕努瓦·松汶凑到一旁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耳旁小声说:“我不想回去了。”面对不解的目光,他用手机继续翻译:这里太好了,我不想回去了。
泰国师生在贵阳市南明区青云市集打卡拍照。
过去的一周,来自泰国那瓦敏塔提腊大学22名师生,在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的带领下,学习知识、品尝美食、体验多彩贵州文化。帕努瓦·松汶是22名师生之一。
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结束一星期后,双边青年的交流仍在进行。
太好吃了:酸汤鱼+土豆丝+腊肉……
味觉不是对味道的单纯感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探索一个地方,从味觉开始是最爽的事儿,尤其是在贵州。
在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随便找一家餐馆坐下。店员端上来的一道闻起来很特别的“黑肉”吸引住了卡塔·桑普,这可是今年中国—东盟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二等奖获奖选手。他忍不住用筷子夹起一块送进嘴里,嚼了几口后立马兴奋起来:“好吃,好吃,这个太好吃了。”他忍不住叫周围的同学一起品尝。
这是豆豉+贵州农家熏腊肉的经典组合,独特的味道成功俘获这位来自泰国的“小迷弟”。这趟旅途中,卡塔·桑普有了自己的个人贵州美食喜爱排行榜,榜一就是豆豉腊肉,紧随其后的是凉拌猪耳朵、凯里酸汤鱼……
“泰国的菜也是酸酸辣辣的,但是跟贵州的还是不一样。我们喜欢这边的美食,很多吃起来很特别。”在泰国那瓦敏塔提腊大学教老年护理的教师王金童,已多次到访中国。在他心目中,排名第一的贵州美食是吃法别致的酸汤丝娃娃;第二名则是香脆辛辣的土豆丝。他的行李箱里装了不少食物,最多的就是土豆丝,他要带回泰国分享。
美食,成了双边青年探索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多彩文化:它不仅仅是外表美丽
9月初,黔南贵定金海雪山,天高气爽,蔚蓝天空下群山连绵。青瓦房、封火墙,嵌于山间的布依族村落深深吸引着这群泰国师生的目光,他们迫不及待地跑进村子。
欣赏完充满民族情调的建筑之后,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布依族服饰。在一阵阵欢笑声中,一个个泰国青年变身布依小伙和姑娘。
“穿上民族服装,我就感觉变成了布依族的女生。”帕纳达·泰查努笑着说。为了让自己更融入中国文化,她还给自己取了中文名“李彤兰”。
几名泰国师生在黔南州贵定县金海雪山体验布依文化。
在中国朋友的介绍中她得知,这些图案和设计象征着布依族文化里的故事和信仰。她惊叹:“这些衣服不仅仅是外表美丽,还有很多的故事文化。”
做漆扇、写书法、学习布依山歌十八调……这趟旅途中,22名泰国师生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体验多彩贵州。
泰国那瓦敏塔提腊大学副校长瓦拉蓬·西哈纳斯博士说:“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我来了贵州,看到这么多民族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生活在一起,我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这也是我很想让我们学校的学生来感受这里文化的原因之一。”
不想回家:这里的一切都让我留恋
短暂而欢快的旅程即将结束,在结业仪式上,双边青年各自献上提前精心准备的节目。泰拳、舞蹈、布依山歌……
回忆中,王金童对贵州护理职院的教学赞不绝口:“学院将AI和VR技术与护理专业结合并应用到了教学中,这样的形式也给了我启发,以后我们也想这么做。”
卡塔·桑普则对贵州的交通表示惊叹,他说,贵州虽然山很多,但是有高铁,道路也宽敞,不想走路还有共享单车,实在太方便了。
中泰青年在书法课上书写自己的名字。
据悉,此次中泰研学交流行并非贵州护理职院首次组织。该院与泰国那瓦敏塔提腊大学于2023年正式签约合作,双方共建教学资源库,就双边护理教学标准、虚拟仿真实训室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开展探索双边留学。
去年年底,贵州护理职院组织20余名师生前往泰国学习交流,2022级重症护理专业学生张齐智便是其中之一。一去一来,让张齐智对这份珍贵的中泰友谊深有感触。
归期已至,离别在即。在结业仪式中,双边青年一起欢笑、拥抱,一边挥泪道别。他们相约不久的将来继续相聚交流,互相学习。继续书写这份属于中泰青年的友谊佳话。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侯帮虎
编辑杨睿
二审贺韬
三审赵宏斌
原标题: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结束后双边青年仍在交流——“贵州印象”深入人心,泰国师生不舍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