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兰工坪

2024-01-16 01:05:21 - 观澜新闻

风雨兰工坪

彭泽墓碑文

风雨兰工坪

兰州理工大一角

风雨兰工坪

说起兰工坪,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新地名,现代元素多而缺少了历史感。

其实不然。背山临河,兰工坪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汉魏以来兰州地区较大的墓葬地。1988年9月,发现了明代明威将军戴廷仁夫妇墓,这是兰州地区继明兵部尚书彭泽墓之后发现的又一座比较重要的明代墓葬,出土的戴廷仁夫人柴氏翟冠,是明代丧葬文化的重要佐证之一。

老兰州人都知道,兰工坪过去最有名的就是彭泽墓。兰工坪的前身叫乱骨堆坪,兰州人把坟堆叫骨堆,因为这里无主坟堆比较多,就把这里叫成了乱骨堆坪。1954年,兰州工业学校搬迁到这里,这片土地才有了新的名字兰工坪。

在乱骨堆坪时代,这里是一片荒芜。民国34年(1945年),萃英门的中央工业实验所兰州工作站迁址乱骨堆坪,著名的化学家戈福祥是第一任站长。从此乱骨堆坪上开始有人居住生活,在戈福祥的带领下,工作站开始建设,他们开山辟路、植树建房,将实验所建成有职员500多人,房屋百余间、有着浓郁现代气息的生活区。

一个黄河岸边的高坪地方,因为一座学校而变化发展,几十年间旧貌换新颜。让兰工坪真正发生变化的是兰州工业学校的迁入,这是兰州理工大学的前身。学校最早成立于1919年,当时叫甘肃省立工艺学校,其间学校名称几经变化,1944年定名为甘肃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2年更名为甘肃省兰州工业学校,1958年4月,改建为兰州工学院。同年10月,甘肃交通大学并入,正式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2003年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一个学校的变迁史,清晰地记载了兰工坪的发展史。

也许因为改名为兰工坪带来的影响吧,过去被人们叫作乱骨堆坪的这块地方,与历史文化发生了很多交集。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陆续在这里发现很多汉代墓葬,这是同时期在甘肃考古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汉墓群,考古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非常高,这一发现改变了以往人们对兰工坪的认知。1958年兰工坪1号墓发现的绿釉熊顶灯,高30.4厘米,口径11.3厘米,底径13.5厘米,为陶质绿釉。构思巧妙,造型奇特,喇叭形底座上站立一熊,头顶灯盏。以熊的造型用艺术手段衬托简单的灯盏,是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文物,现藏于兰州市博物馆。绿釉熊顶灯底座内有墨书“姚仲心”三字,应是墓主之名。这个叫姚仲心的人身份已经无法考证,但是他的绿釉熊顶灯让后世人们看到了汉代的高超工艺。

比起姚仲心,明代人戴廷仁就幸运了很多。1988年9月,在甘肃省筑路机械厂发现了明代明威将军戴廷仁夫妇墓,这是兰州地区继明兵部尚书彭泽墓之后发现的又一座比较重要的明代墓葬,出土的戴廷仁夫人柴氏翟冠是明代研究丧葬文化的重要文物。出土的《诰封明威将军西楼戴公墓志》等4方两合4方墓志,记载了明代中后期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和西北地区防御蒙古瓦剌部袭扰的片段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彭维国瞿学忠甘霖文/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