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梦育英才 上海校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2023-11-16 22:05:53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王春

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未来科学家桌布论坛”上,几位热爱科学的小小少年和诺贝尔奖得主,讨论规划如何将火星改造成下一个地球。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二学生龚叶诚、高三学生刘栋天是第一次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带着自己设计的“火星计划”,他们和顶尖科学家近距离交流,将问题和讨论化为科学的“拼图”。

科技筑梦育英才 上海校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上外附中”)这样一所以培养学生外语见长的中学里,研究植物鼠曲草中黄酮苷生物合成、对肠沙门氏菌感兴趣、关注如何减少乐器初学者产生的扰民噪声,这些都会成为学生们的科研课题。一群讲着流利的英语或者是法语、德语等非通用语种,甚至是阿拉伯语的中国学生,在各类世界级、国家级科创大赛中“出圈”。学生们的科技创新成果近期正频频出现在各类科创大赛的获奖榜单中。

让中学生与科学家“亲密接触”

这所已经走过60个办学年头的学校以“培养外语外交人才的摇篮”出名,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尝试回答“钱学森之问”时,给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从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来看,学校思考的是如何搭建平台,不遗余力来引导、保护、激发和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志趣领域、不同潜质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上外附中校长杜越华说。

上外附中探索出了一条让中学生与科学家“亲密接触”的实践路径。面向全体学生,由学校教师自行开设机器人课程、C++编程、人工智能等科技类课程,学生在中学预备阶段进校时就可以选课,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从基础的编程语言开始学习,在课程学习中比较优秀的学生,会参加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竞赛。竞赛期间,再进行集训,一轮一轮地训练和比赛下来,初三和高一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在国内外相关赛事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科技筑梦育英才 上海校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通过学校各类课程、实践活动项目中遴选出来的科创苗子,可以跟着上海各大科研院所的专家一起做课题、做实验。学校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天文台、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合作共建。一批热爱科创的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期到科研院所与专家团队一起讨论课题、做实验,学生能在专家指导下了解相应科研领域的前沿知识,并尝试进行创新性的课题研究。

既会做研究,又会表达的学生如何培养

上外附中2020届毕业生胡诗成通过“英才计划”的选拔成为了复旦大学化学系与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博导郑耿峰的课题组成员。高一暑假,她在郑教授的指导下将电催化二氧化碳作为研究课题,暑假结束后,她制作了一份30多页的课题汇报PPT材料。“我是按照对研究生学术汇报的规范对她提出的要求,本来并不期待一个高中生能完成这些修改。没想到她竟然完成了。”郑耿峰说,自己后来进一步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补充新的实验表征、对比数据等,胡诗成都完成了相关内容。

“导师教会我如何像一个化学家一样思考。”胡诗成后来参加了第7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不仅摘得能源化学学科一等奖及学科最佳奖,还获得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奖,并受邀现场观摩2019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杜越华告诉记者,外国语中学的科创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前沿科学和技术,会用科学方法做适合的课题研究,还要让他们具备“展示自己”的技能,“既要会做研究,也要会表达,唯有此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少年的创新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