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歇后语为何 扭倒唐家沱“费”
□李秀瑜
重庆人常把位于江北区的唐家沱挂在嘴上,如“输到唐家沱”“亏起唐家沱”等,还有方言歇后语——“唐家沱的水大棒,发了”。这让外地人听后不明就里。笔者曾与成都友人喝茶,听到邻座茶客“左一个唐家沱、右一个唐家沱”,又说“扭倒费,要费到唐家沱唛?”朋友听得一头雾水,直勾勾地望着我,求解。笔者只好饶有兴趣地向朋友讲述“唐家沱”的由来。
重庆古称“巴”或“渝”,简单的两字勾画出了重庆与山水关联的地理特征。长江、嘉陵江蜿蜒曲折,流经四川盆地川南、川东丘壑纵横的区域。一路上两江包容了无数的河流小溪,于朝天门处合流,然后继续向东。江水在河湾沟壑的挽留下,激流减缓,回水悠悠。故,凡是有河湾水流折转的地方,人们便称为“沱”。据《重庆市志》记载,重庆带“沱”的地名约有598处,以地貌形状命名有:牛角沱、窍角沱、白沙沱、兰花沱、明月沱……以姓氏为名的有:李家沱、王家沱、郭家沱和唐家沱等。
两江合流后,激流继续向距朝天门约20公里的铜锣峡奔去。铜锣峡峡口狭窄,入口处却是一个天然的回水沱,水面达25万平方米。三百多年前,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湖广填川”,有江西籍唐氏人家落户此地。唐氏族人有在岸上开荒种地为生的,有在江中行船运输或打鱼为生的。人来过往,久而久之,人们便以“唐家沱”为当地地名。
由于此处河湾面积广阔,部分江水分流了主航道激流,入沱后返向回流,导致水势平缓。凡上游翻船的货物和溺水而亡的人,流经此处,被回水冲到唐家沱岸边,或浮于江面。此处便成为长江上游打捞浮财、浮尸的绝佳之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穿金戴银的暴发户招摇过市,引路人羡慕嫉妒恨。遇熟悉的人碰见,熟人便笑骂着抛出一句与唐家沱相关的言子:“你娃在哪里发财哟?硬是像‘唐家沱的水大棒——发了吔?’”此话是双关语,一是说暴发之人可能在唐家沱捞到了浮财而发,二是形容此人犹如唐家沱江面膨胀的浮尸。诅咒虽然恶俗,但讽刺中的冷幽默极具事物联想、借代和煽情夸张的语言艺术性。
人们闲来无事,打纸牌或下棋,输家恭维赢家说:“手气好,赢到了唐家沱。”其意是比喻在唐家沱捞到了浮财。
又有生意人谈判,讨价还价进入胶着状态时,一方或双方都说:“这生意不做了,要遭‘亏起唐家沱’。”其意为到了唐家沱已经到底了,不能再往下了。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国民政府为疏散安置各地迁移重庆的人员,在唐家沱洞梁河西侧修房屋建新村,曾有不少名人在此居住。茅盾是其中之一,在此地创作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腐蚀》等长篇小说。
由于唐家沱水深面广,水势平稳,是长江上游大型天然良港。不仅利于行船靠岸上下客货,更有利于停靠船坞修造船舶。这里的国营“重庆东风造船厂”,其前身为“民生造船厂”。新中国成立之后运行在长江上的“东方红”“江渝”“江汉”客货轮船大都由该厂建造。
以上就是重庆人常挂在嘴上的“唐家沱”。
(作者系重庆文史爱好者作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