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100岁!全国多地启动高龄房贷,活到老贷到老

2023-02-16 18:32:04 - 易简财经

电影《让子弹飞》里,鹅城的税收到90年后了。而现实里,房贷年龄甚至都能到100岁了。

继南宁楼盘宣传延长房贷可以还到80岁后,更离谱的“百岁贷”出现了……

​80、90、100岁!全国多地启动高龄房贷,活到老贷到老

南宁楼盘重磅推出:贷到100岁

2月16日,一张房企楼盘宣传海报火了!

​80、90、100岁!全国多地启动高龄房贷,活到老贷到老

海报火速出圈后,该楼盘的置业顾问向媒体表示:的确与合作银行推出了可贷至100岁的接力贷产品,目前已可以操作,具体贷款政策以银行输出为准。

​80、90、100岁!全国多地启动高龄房贷,活到老贷到老

但另有媒体求证与建发合作的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他们则称“没有能贷到100岁的情况,这有点夸张”;拨打海报上的销售电话,对方也改口称“我们项目没有这项政策,建发南宁其他楼盘也没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百岁贷”,借款人年龄依旧是不能超过70岁,变的只是年龄与贷款年限之和,比如70岁可以贷到30年。这与前不久热议贷款年限放宽到80岁相比,步子迈得更大了。

贷款条件还强调了“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形式上逼近接力贷,后者可是违禁产品,存在炒房漏洞。

建发是闽系央企,去年销售额首次挤进全国TOP10,在南宁狂卖近51亿的货,首次登顶南宁房企销售额排行榜。看来今年为了趁热打铁冲销量,建发属实有点“激进”呀。

不过,随着舆论越来越发酵,网传建发正在下架政策控制负面舆论。

​80、90、100岁!全国多地启动高龄房贷,活到老贷到老

对于“百岁贷”,网友则觉得很离谱,感慨“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愚公还贷。”

还有网友进行二次创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房贷车贷小额贷,贷贷相传。”

​80、90、100岁!全国多地启动高龄房贷,活到老贷到老

​80、90、100岁!全国多地启动高龄房贷,活到老贷到老

多地延长房贷年龄

实际上,在“百岁贷”之前,全国已有多地传来延长贷款年龄的新闻。

最开始是南宁,当地多个楼盘宣布房贷年龄期限最长可达到80岁。

后来,有报道称,北京的首套房贷款最长期限为25年,有个别银行规定,首套房借款人可贷至80周岁,还有银行规定,二套房借款人可贷至85周岁。当地中介人士表示,之前可贷款的最高年龄不超过70岁,现在银行放宽了限制。

在杭州,已有2家城商行延长贷款年龄至75周岁,并表示该新政是年后开始执行的,还有一些附加条件。

在宁波,一家股份制银行也计划将“贷款人年龄+贷款期限”放宽至80周岁,政策尚未实施。

在成都,某家商业银行的房贷年龄期限最长可达到90岁,贷款期限最长30年。

​80、90、100岁!全国多地启动高龄房贷,活到老贷到老

……

目不暇接的政策,引发网友吐槽连连。原来买房真成“百年大业”了: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寿棺贷未还。

​80、90、100岁!全国多地启动高龄房贷,活到老贷到老

有网友提出更夸张的建议:“房贷超过300万,中考加5分,超过500万,中考加10分,这样可以推动房地产市场。”

​80、90、100岁!全国多地启动高龄房贷,活到老贷到老

一开始,大家会担心贷款年龄太高,人活不到那个时间怎么办。

广东鼎穗律师事务所陈庆生律师曾向易简财经表示,如果贷款人死亡,要么可以由其继承人继承房子所有权和房贷,要么银行拍卖房子受偿贷款,又或者用老人的遗产来偿还。

但现在,延长房贷年龄期限的前提条件更被大家重视。绑定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到焦虑。

这令网友喊出:“以后六十岁的人不能退休,不仅要还自己的房贷,还要还父母和子女的房贷,就可这中间一代人嚯嚯是吧。”

​80、90、100岁!全国多地启动高龄房贷,活到老贷到老

刺激信贷及楼市

“高龄房贷”争相出台,背后的原因不少。

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延迟退休也成为趋势。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提高房贷年龄期限,某种程度上也照顾了一些中老年人的购房需求。以后延迟退休,收入是有保障的。”

二是为了刺激信贷和楼市。从社融端看,1月数据显示,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超出预期。但居民贷款新增仅2572亿,其中与住房相关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仅新增2231亿。相比往年简直是腰斩再腰斩!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南宁等地出现房贷年龄期限上调的情况,是为了激活加杠杆买房的情绪。

从楼市端看,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跌10%,为年度最大跌幅;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3%,销售额13.3万亿元,同比下降26.7%。

这样看的话,要是放宽限制,原来不能买房的中老年人,现在也可选择购房,相当于给家庭多提供首套名额。看来为了深挖内需,提振楼市,大家伙也是绞尽脑汁了。

这也难怪网友诟病,“除了降价,一切手段都可以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