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的实践中提升理论自信

2022-12-16 15:35:21 - 北京晚报

在新征程的实践中提升理论自信

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带领人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中推进理论创新,在坚持人民立场和结合中国发展实际中探索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而言,不断坚定理论自信、推进理论自强,在理论创新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并指导中国进行新的伟大实践,助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

提升理论自信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理路

坚持理论自信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并将持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理论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源于其中国化思想成果的形成、源于党带领下的伟大实践。为深入探索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党带领全体人民提升理论自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首先需要明确理论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间的发展逻辑,从历史角度、发展视角及新时代转向等层面厘清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角度看,党自成立以来,便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带领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生产建设、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在探索实践中不断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不断创新发展,既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又在坚持正确方向、坚守政治底线的基础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性及其理论的科学性。从发展的视角看,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党带领中华民族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伟大民族精神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大地,成为我们党推动中国伟大历史变革的行动指南,也以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其理论的先进性。从新时代转向层面看,在日益发展变化的世界新形势下,我们党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融入中国实践经验、体现中国特色,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乃至未来中国建设发展的战略任务和目标,这既标志着理论自信水平的不断提升,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新时代磅礴伟力。

提升理论自信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的经验启示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仍需以时代背景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结合新变化、新实践不断提升理论自信水平,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1.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解决实践中的矛盾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因素,更是马克思主义突出特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鲜明风格。为有效提升理论自信,在坚守正确方向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仍需坚持问题导向,在结合中国实践实际、新时代背景及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融合中实现有针对性创新。一方面,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问题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问题观为导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基础上融入中国现实问题,明确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找到真正符合中国发展实际、有效解决问题矛盾的实践路径,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入发展,需持续坚持问题导向,将问题导向运用于理论创新、道路探索、实践指导的全过程各环节,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充分结合,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背景下与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需要的解决问题的契合性,真正提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从而更加坚定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2.坚持“两个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推动其时代化进步、支撑理论自信的有效指导。党在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更需坚持“两个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守正创新中不断丰富其理论内涵,提升其理论的科学性及其与中国实际的契合性。为此,第一,我们应守正创新,在创新中坚持“两个结合”,不断丰富理论内涵,拓展实践路径;第二,应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党内外、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中守正创新,结合党推进实践创新中出现的新特征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底蕴,在新时代不断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3.坚持人民至上,壮大理论自信的主体基础

不论是理论的创新发展,还是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都离不开人民这一主体。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实践要求,也是党开展创新实践的根本依据。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各项胜利成果的取得、中国化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及新时代目标的提出,都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结果。基于此,党的实践与国家进步都需要依靠人民群众,需要从群众中汲取理论创新的智慧结晶,以坚定的人民立场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凝聚力,在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下、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新下明确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方向,以此拉近现实问题与时代化新篇章之间的距离,在服务人民、解决问题、守正创新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要牢记“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人民群众喜欢的、认同的理论成果凝聚起磅礴力量,引导人民群众不断坚定理论自信,以新的理论成果和更广泛的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班建新(作者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今日热搜